作者: 未來family
創業有成的謝凱婷認為「Home CEO」是她此生最重要的工作。她兼顧家庭與事業的方法,放手讓孩子和員工學自律與獨立。
作者: 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5歲的小琪自理能力不佳、常常喊著讓老師或同學幫忙,對很多活動也沒什麼興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作者: 許嬰寧
吵架時,有時候另一半會說一些反話,其實是想讓你更關心。他們這樣做,可能是因為受傷了,但不好意思直接說。於是用生氣來掩飾受傷的心,因為直接說出來太難了。所以,當對方變得像刺蝟時,其實是更需要你的擁抱和理解的時候。
作者: 林宜屏
41 歲高齡生下女兒的「甜心主播」吳宇舒,自嘲自己是「老蚌生珠」,卻也慶幸自己早早凍卵,擺脫年齡的限制,將生不生小孩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身為新時代女力代表的吳宇舒,衷心希望女兒長大後會覺得:有事業的媽媽,是她的榜樣,也希望女兒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女性。
作者: 未來family
很多父母都知道,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爸媽要逐漸放手。令父母疑惑的是,何時要放手?如何放手?
作者: 妞新聞
我們總直覺認為陪伴孩子的時間越多越好,要多多跟孩子互動、回應孩子的需求,當然這沒有不好,不過,這樣媽媽真的會很累呀~而且,孩子在上小學前一定要學會「獨立遊戲」!
作者: 親子天下
簡嫚書在新劇《美食無間》飾演身世成謎的菜鳥警察。真實人生裡沒有謎樣身世,但從小寄宿親戚家的成長經驗,養成簡嫚書獨立好強的個性,成為她進入演藝圈後,適應各種新工作的養分。有了女兒後,她才慢慢打開「接受他人幫助」的開關,練習把情緒說出口。
作者: 許嬰寧
許多獨立自主、能幹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卻面臨著孩子被動、不敢嘗試、不願表達的困境。這種困境源於親子間溝通的疏離和心理壓力的交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與對自身角色的不確定性,以及孩子對父母期望的擔憂與害怕,共同促成了兩條平行的愛與溝通線。這段隱藏在親子互動背後的緊張關係,常使得孩子害怕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同時讓父母感到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然而,孩子始終渴望被理解,只是害怕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失望。
作者: 甜甜圈職能治療師
平時兒童早療衛教時,家長們會非常關心到底什麼時間可以開始訓練小朋友如廁能力呢?又該如何引導小朋友戒斷尿布呢? 該如何讓小朋友從依賴尿布到能夠獨立去尿尿,相信這段時間絕對是家長們十分頭痛的地方,讓我們深入了解該怎麼一起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吧!
作者: 高旻君
培養孩子獨立就從為他準備一張自己的兒童床開始!nikkoi兒童成長床可以隨著孩子的成長而調整大小,上下雙層床也可以重新佈置成兩張單人床,是專為台灣家庭空間與孩童而生,輕鬆打造出最靈活好用的兒童房。
作者: 潔絲敏.李.科里
在我們變得愈來愈獨立、愈來愈有能力的過程,當然需要父母的加油打氣與重視,但是欠缺母愛的人往往只在「變得更獨立」這一點上得到較多支持,而不是因為孩子的天生特質而受到支持;跟滿足我們的童年需求相比,母親(甚至父母都是)更希望我們趕快長大、擺脫童年需求。
作者: 陳曉
想要說服孩子好好聽話、讓他自動自發去寫作業,卻往往失敗,可能是因為你用了被動說服的方式。其實,如果讓孩子從小就有意識地參與說服的過程,尊重孩子的看法,共同協商解決辦法,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自動自發,且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作者: 林雁
「同理孩子會不會讓孩子學不會反省,覺得大家都要讓著他?」「同理後孩子情緒反而更大,為什麼會這樣?」在我們過往的經驗中,被同理的經驗寥寥可數,也就不了解同理與同意的差別。擔心同理會寵壞孩子、放大他的情緒,讓他無法獨立。但實際上,同理非但不會導致爸媽擔心的結果,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情緒認知與發展。余勝皓心理師帶你破解迷思,認識同理的本質!
作者: 妞新聞
進入幼兒園就是社會化的開始,孩子們要學習照顧自己,有時還會需要照顧其他同學。雖然我們會心疼孩子在學校辛苦,想讓孩子回家就可以完全放鬆,但有些習慣還是需要家庭跟學校一起配合養成,效果才會好哦!
作者: 妞新聞
當父母最大的快樂之一無非是看著孩子長大成人,但一想到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家不免還是會有點心酸,感性上希望孩子能一輩子陪伴爸媽,但理性上知道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必須脫離家庭獨當一面,這種時候到底該怎麼調適心情呢?
作者: 未來Family
要落實親子共讀,已經不容易了,想讓孩子自發的拿起一本「字多」的書來看,更是有難度。但,雖然不簡單,還是有方法能依循,專家分享了三個關鍵心法,只要堅持落實,就能讓孩子從親子共讀無痛銜接到獨立閱讀。
作者: 親子天下
媽媽的話,孩子常常「有聽沒有到」嗎?孩子不是故意不聽、叛逆,而是隨著他們成長,在各種聲音的洪流中,會自動濾掉媽媽的聲音。媽媽別傷心,因為這是他們成長的生理歷程,而且媽媽的話,對他們來說不只是聲音……
作者: 邱明瑜
女星艾莉絲有兩段婚姻,共育有一女一子,與日籍前夫生下女兒梨梨醬(Lily),後帶著女兒遷居法國而結識第二任丈夫馬培迪,並生下兒子威廉,一家四口定居在英國生活,而艾莉絲也經常於臉書上分享一家人的生活動態,今(8/10)艾莉絲分享了九歲的女兒獨自搭機出國的心情,引發許多家長們的共鳴。
作者: 高木直子
小孩慢慢成長,面對所有事物都好奇的模樣,天真地看待世界。想要幫忙做家事,卻越弄越糟,想要獨立完成一件事,卻事與願違,雖然看起來有點災難,但媽媽對孩子的愛,足夠包容一切,這就是媽媽的每一天。
作者: 親子天下
愈來愈多專家建議父母,從生活到學習,都要盡量放手讓孩子練習獨立與自主;但時代壓力卻讓父母放不下心,忍不住為孩子愈做愈多。研究發現,原來父母捨不下的是自己的心魔,也教父母如何運用減法教養,當個極簡主義父母。
作者: 未來Family
「寶媽與媽寶是相互的,」寶媽愈是發現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會,她愈可能搶在孩子前面幫忙;或是孩子做事做一半、就放手不管,媽媽在後面幫忙收拾善後,這些都會造成孩子依賴、懶散、不承擔責任。
作者: Editor
科學家已經證實,腸道內有獨立複雜的神經系統,以及人體最大的微生物菌叢,而且腸道神經系統和微生物菌叢的發展,有可能影響大腦的功能,並和許多成年健康如神經退化疾病、情緒行為或代謝疾病等有關,所以腸道又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
作者: Editor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一名7歲女童在1歲多時被媽媽發現走路步態與一般孩子不同,在2歲確診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但每周只能靠復健運動來抵抗不斷惡化的肌力,終於在去(2020)年開始接受健保藥物,如今已經可以獨立行走,且手部力量增強,甚至可以切菜煮麵,進步非常非常大,讓家長非常感動!
作者: 高旻君
想要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爸媽過於關注、呵護,卻有可能造就出草莓族寶寶。如果愛他,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快樂、獨立的性格,提高孩子的挫折忍耐力,將來才會更有競爭力。
作者: 戴筠
從小練習做家事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提高肌肉力量的穩定度、強化記憶力與認知發展,還能讓孩子建立責任感與獨立性。孩子做家事的好處多多,我們請來兒童發展專家教戰,一起來看看怎麼訓練小寶貝做家事吧!
作者: 湯佳珮
林采緹與前夫胡睿兒育有一個1歲10個月大的可愛兒子:夏天。離婚後的林采緹,變得更獨立、更有自信、也更快樂了,一起來看看她的育兒心得、與擁有令人稱羨好身材的祕訣,以及走出婚姻的前後,她的心路歷程轉變。
作者: Editor
帶孩子旅遊總是擔心孩子無法適應長途路程,又怕他可能會在路上哭鬧不休,但一旦決定好跨出去就對了,親子旅遊達人陳彧馨分享帶孩子旅遊的好處,以及培養出的旅遊性格。
作者: 妞新聞
Happy Mom Happy Family,媽媽可以試著放寬心,將孩子交給看起來好像不太可靠的隊友,或是讓長輩逗弄孩子1、2個小時,如果真的不放心,那就和閨蜜們一起出去喝杯下午茶吧!讓信任的人稍微陪陪孩子玩,自己滑手機休息一下。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更何況是要養孩子養到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