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靜莉
藝人小甜甜傳出好消息囉!今年一次有了雙重身分的她,特別在社群網站上公布即將成為新手媽咪的好消息,步入人生新階段的她也變得更感性,期盼給寶寶滿滿的愛。
作者: 戴筠
從懷孕到生產,各種突發狀況總讓準爸媽感到徬徨。《嬰兒與母親雜誌》與《衛生福利部》為此共同製作孕產問卷調查,針對準爸媽關心議題No.1「孕前及孕期檢查」提供「孕前健檢」及「孕期公自費產檢」完整攻略,讓你用這份「好孕懶人包」做為給Baby的第一份禮物,為孕期增添保障!
作者: 戴筠
摸著肚子裡的寶寶,妳是否也想知道他是怎麼長大的呢?這期我們請專家剖析寶寶在懷孕中期的生長狀態,並說明媽咪和寶寶可能遇到的問題。想知道懷孕中期如何護理身體、幫助寶寶發育?快來一探究竟!
作者: 編輯部
孕期很多問題想問,但產檢時間太匆匆,常來不及提問便結束!別擔心,孕媽咪害羞不敢問的、看診時忘了問的,我們幫妳問!
作者: 戴筠
(2019.01.30更新)許多孕媽咪對產檢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期待的是可以確認寶寶的生長狀況;害怕的是自己身體岀問題或寶寶罹患疾病。無論如何,產檢都是懷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正確認識產檢是準媽咪在孕期的必修功課之一。本文按懷孕週數分別列出公費及自費產檢項目;除了說明各個項目的內容,也一併分析不同檢查結果所反映的意義。另外針對孕媽咪在臨床上常見的迷思與錯誤認知,我們也請來專家一一釋疑。孕期必做的產檢自費項目有哪些?胎兒超音波隔多久照一次比較好?什麼情況必須照高層次超音波?對產檢毫無頭緒的孕媽咪,快打開懷孕40週產檢懶人包一探究竟!
作者: 湯佳珮
自費產檢有必要做嗎?到底要做哪些自費產檢項目?醫生推薦要做的產檢項目有哪些?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自費產檢要收掛號費嗎?何時要約自費產檢?
作者: 戴筠
國健署去(2019)年10月宣布新生兒公費篩檢從原本的11項增加為21項,加上聽力篩檢及常見的自費篩檢、超音波篩檢,剛出生的寶寶最多可以接受近30項檢查。想知道新生兒篩檢流程?檢查結果異常該怎麼辦?專家幫你深入解析!
作者: 戴筠
國健署去(2019)年10月宣布新生兒公費篩檢從原本的11項增加為21項,加上聽力篩檢及常見的自費篩檢、超音波篩檢,剛出生的寶寶最多可以接受近30項檢查。想知道自費篩檢包含哪些項目?如何挑選?本篇邀請台大新生兒科醫師替爸比媽咪做完整攻略!
作者: 湯佳珮
「原來有這麼多種胎兒的疾病,照超音波時都可能不會被發現!」有哪些疾病在照超音波時一定或可能不會發現?超音波的準確度會受哪些因素所影響?照超音波前,可以怎麼做來幫助超音波照得更順利?照超音波時肚子被壓得好痛,怎麼辦?
作者: 台南婦兒安婦幼中心醫療院長 陳祥君醫師
黑白2D平面超音波主要是在評估胎兒「內部器官」的構造完整性,3D、4D立體超音波強調的重點是在於胎兒外部構造及欣賞胎兒層面上。
作者: 許宜津
超音波產檢究竟在檢查什麼呢?初期、中期、後期的超音波產檢又有什麼不同呢?來看看超音波產檢時,孕媽咪該注意哪3件事!?
作者: 林靜莉
一名孕媽咪因為胎位不正,正躺在病床上,而此時醫師進入鏡頭前,開始徒手幫她進行胎位轉正,只見錄影約過了2分鐘,觀看超音波時,胎兒的頭轉為朝下,這位準媽咪終於可以自然產了!
作者: 湯佳珮
何時要開始產檢?一定要做內診與照陰道超音波嗎?預產期準不準?腸胃容易脹氣,應該怎麼吃?產檢與生產要在同一家醫院嗎?腹痛、出血,應先休息或先就醫?懷孕初期仍可運動嗎?必須補充葉酸嗎?生病吃藥後才發現懷孕了,怎麼辦?可以化妝、噴香水嗎?
作者: 湯佳珮
過期妊娠一定要催生嗎?催生會不會比正常生產更痛?萬一催生失敗,怎麼辦?如果有妊娠高血壓,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哪些重點?照超音波不一定能夠完全檢查得出來早期胎盤剝離?有前置胎盤或植入性胎盤,懷孕期間可以有性行為嗎?為什麼胎兒會生長遲滯?接種德國麻疹疫苗後的幾週內應避免懷孕?另外,如果懷多胞胎,孕期腰痠背痛怎麼辦?
作者: 編輯部
「懷孕後期寶寶快出生,好想知道胎兒是否過大或過小?會不會不好生?」每個孕媽咪的心願,無非是希望平安順利產下小寶貝,本文除了用超音波圖解、更了解寶寶的狀況外,也會告訴妳如何預防早產,以及過了40週沒產兆何時需要催生,不可錯過。
作者: 編輯部
剛懷孕時,心裡總是充滿忐忑不安,想著:「寶寶是否安好待在我的肚子裡呢?」婦產科醫師解說胎兒在懷孕0至12週的成長情形,並透過超音波照片呈現,讓妳一窺寶寶在肚子裡的小小樣貌。
作者: 周品攸
31歲的小黛在懷孕11周時,醫師問她是否有要做「頸部透明帶」檢測,但頸部透明帶到底是什麼呢?孕婦是否一定要做這項檢測?本文邀請婦產科醫師一一解答。
作者: 湯佳珮
什麼是高層次超音波?2D、3D、4D…愈多D愈好嗎?可以發現全部胎兒問題嗎?誰必須做高層次超音波?高層次超音波與一般超音波的差別?哪些因素可能影響高層次超音波?萬一檢查出有問題,是否一定必須終止妊娠?
作者: 戴筠
「第一次產檢要向醫師確認哪些問題?」「什麼情況需要做內診?」「為什麼有人照了無數次超音波,北鼻出生還是缺手缺腳?」40週的妊娠期,平均要做12~16次產檢。初次懷孕的妳,是否也對產檢有著各式各樣的疑問?本文請來婦產科權威解說臨床常見問題、揭露3階段公費檢查重點,並邀請知名親子部落客以過來人經驗分享產檢點滴。無論妳目前處於孕期哪一個階段,這篇文章都可以幫妳突破盲點,一次解除疑惑!
作者: 編輯部
第一次懷孕心好慌,想要了解產科的看診過程嗎?以及大醫院、診所提供哪些友善的醫療服務呢?兩位婦產科醫師專業說法,讓懷孕到生產看診更Smart。
作者: 林靜莉
日前亞東醫院收治了一名懷孕16週的孕婦,該孕婦因下腹不明原因悶痛送急診,經診斷發現,子宮外層有一顆直徑5公分大小的發炎壞死肌瘤,趕緊開刀處理,幸虧手術順利,該名孕婦也繼續懷孕至足月(今年5月)生下寶寶。
作者: 戴筠
(2020-11-17更新)超音波作為產檢的主要媒介之一,兼具檢查和輔助治療的功能,讓許多爸媽趨之若鶩。但超音波檢查實際上仍有許多侷限。舉例來說,孩子若手指腳趾缺損、先天心臟缺陷、顎裂,或罹患無肛症、侏儒症,就很難在早期被檢查出來。提醒媽咪,雖說沒有超音波萬萬不能,但超音波絕不是「萬能」。
作者: 健康醫療網
14歲女童反覆腹痛 竟是膽道囊腫惹禍!一名14歲女童近來常感到上腹疼痛,即使服用胃藥仍未好轉,甚至反覆發作,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女童胰臟指數異常升高,且腹部超音波發現囊腫,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膽道囊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腸胃科醫師徐千婷指出,膽道囊腫屬於先天膽道異常擴張疾病,常伴隨膽管與胰管結合處異常。
作者: 曾翌捷
「臍帶繞頸」是每個孕媽咪社團都不曾停歇的熱門話題,近期發表在《婦產科超音波學期刊》(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的最新案例報告也許能稍微安撫一下孕媽咪的緊張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