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捷琳
婚後夫妻兩人因為工作需求或其他因素,平日分隔兩地,僅在週末相聚,現代人稱為「假日夫妻」。您和另一半是否也處於這樣的關係?究竟假日夫妻的相處模式有助於雙方維持新鮮感,還是把婚姻推向萬丈深淵?而有關教養孩子的問題,又該由哪一方負責呢?
作者: Angela
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對準媽咪來說,無疑是一段生理、心理的巨大變化過程,身為另一半的準爸爸,責無旁貸應給予最大支持,包括陪伴產檢、一同採買、討論教養方式到實際分攤照顧責任,不想變成豬隊友,準爸爸們請你跟我這樣做。
作者: 邱平
「嗚~媽咪!姊姊又打我!」「哼!明明就是妹妹先搶我玩具的!」面對孩子們每天不斷上演的衝突與糾紛,爸媽們感到疲於應付嗎?究竟該打該罵?還是該哄該罰?
作者: Editor
張鈞甯的作家媽媽鄭如晴近期出了一本家庭育兒書,侃侃而談自己的教養觀,其中,他對於很多現代父母雖活在現代,卻在扮演古代書僮的角色感到疑惑。孩子一通電話,就讓家裡雞飛狗跳,昨天忘了帶聯絡簿,今天忘了帶畫畫的材料,明天不知又要忘了帶什麼......,家長總是疲於奔命。
作者: 周品攸
黃氏兄弟瑋瑋近日被爆料是同性戀,更流出約砲的鹹濕對話,引起軒然大波,對於自己「被迫出櫃」的窘境,他選擇在媽媽看到報導之前對她坦承一切,瑋瑋不斷向媽媽確認愛不愛他,並哭著跟媽媽表明性向,結果媽媽一連串溫暖的話語,讓網友也跟著哭了…
作者: Editor
焦慮是教養的一部分。像我們對孩子這麼悉心呵護,要不為他們擔心是不可能的;但若我們因為擔心而自我評判,就只會讓擔心越來越嚴重。因此,在我們開始對教養更廣泛的討論之前,我們必須邀請「擔心」進入我們教養的心靈,為它騰出空間。
作者: 湯佳珮
怎麼照顧1~2歲的孩子?1歲的孩子在想什麼?如何引導幼兒學習?如何讓孩子安全探索環境?分離焦慮怎麼辦?照顧幼兒,這些事爸媽一定要知道。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教養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的孩子也在成長中不斷變化,要如何不被情緒、對立牽引導致教養走樣,我們需要掌握「正向教養」的十項基本原則。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身為父母,很容易不自覺地陷入比較,而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氣質和特點,要能看見孩子的獨特,才能給予並建立自主發展的機會。
作者: Editor
阿德在學校每次看到同學的玩具好玩,就硬要搶過來,要是換成別人搶他玩具,他一定鬧得天翻地覆。老師及爸媽也常告訴他,玩具要大家一起玩,阿德還才不要分給你是什麼都想佔為己有,甚至和同學大吵搶成一團。孩子為什麼就是不會禮讓別人呢?
作者: 周品攸
近日有家長反映男童不敢戴粉紅色口罩上學,就怕被同學取笑,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帶領團隊在記者會全部戴「粉紅色口罩」排排站,希望能化解小男生的心結。不過卻也顯示出,不少現代人仍有粉紅色代表女生、藍色代表男生的傳統觀念,讓我們看到性平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 彭紹怡
根據本刊所作的網路調查發現,在「時間」、「情緒」、「角色」和「教養」等方面,近半數的媽咪竟然對於「教養孩子在觀念上和周遭的人不一致」感到最為困擾;其次,「懷念單身」與「有時間管理煩惱」的媽咪也不在少數。在屬於母親的5月,散發智慧美的2位人氣部落格媽咪除了要與讀者分享關於「愛自己」與「平衡生活」的關鍵態度外,更異口同聲地對媽咪們喊話:Be yourself!Love yourself!
作者: Editor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可塑造的嗎?人的大腦有許多「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活動所形成的連結網絡,會決定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周遭世界的預期,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技巧。所以,家長在教養中的選擇,具有精心打造那些能在孩子大腦發育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神經網絡的力量。
作者: 林嬪嬙
我們都知道理財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對於理財觀念是否要從小開始建立有些疑惑,其實,理財觀的建立越早越好,只要孩子聽得懂,及早接觸、學習理財,往往能改變一生的努力方向,讓未來的道路走得更順遂。
作者: Editor
諺諺有一條心愛的小毯子,總是隨身攜帶,拖在地上弄得又髒又舊,他也毫不在意。每次爸媽偷偷拿去洗,他就會崩潰哭個不停,但是不洗又讓爸媽擔心他會生病,真是讓人好頭痛啊!
作者: 姊妹淘
凱特王妃給大眾的形象都是端莊優雅、高EQ面對世人,但為了照顧家庭,凱特王妃也不禁大嘆:「如果一個母親告訴你,她從來沒有因為孩子而焦慮過,那她肯定是騙人的。」
作者: Editor
孩子做錯事時,你是不是總是站著指責呢?別說孩子不懂你,其實是你不懂孩子,彎下腰看看孩子的世界吧!孩子需要的不是特權,是同理心,是友善的接納。我們能不能在他們一輩子的辛苦中,給一點溫暖和善意?
作者: 戴筠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聽話,時不時就給孩子一些小獎勵,結果卻讓孩子養成「用哭鬧達成目的」的習慣。獎勵孩子應該怎麼做?如何避免讓獎勵變成條件交換、養大孩子的胃口?
作者: 周品攸
你的寶寶是什麼星座呢?你自己又是什麼星座呢?有沒有爸媽很相信星座性格的?有的請舉手!甚至聽過有媽咪為了生某個星座寶寶而算好日子懷孕的(笑)
作者: 江睿毓
「小孩要這樣餵…」、「小孩要這樣教…」、「這樣做不好,我跟你說…」、「這樣不行啦,到時你就麻煩了…」、「你這樣太寵…太嚴…」…!媽咪的身邊總有好多自以為很厲害的育兒達人或過來人,不斷的想教媽咪如何教養小孩,聽得媽咪無所適從、頭痛又火大,只想大喊STOP〜
作者: 編輯部
日本育兒專家明橋大二醫師說:「不是當父母的一瞬間,就會變成完美父母;幼兒1歲,也就是父母的1歲,要與孩子一同成長。」孩子一天天的長大,爸比媽咪是否會常感到措手不及呢?父母難為,想要孩子好,更擔心的是自己不夠好…要不要做100分的父母,專家來告訴你。
作者: 姊妹淘
最近看了幾齣日劇,不約而同都出現女人懷孕的情節,有的是因為難產與死神奮力拔河,有的是孩子生了卻被移情別戀的男人活生生搶去。儘管和一般現實生活相比太過戲劇化,但對於曾經親身面臨心愛女人歷經懷孕、生子、育嬰、教養⋯⋯等等辛勞過程的自己,覺得懷孕中的女人實在太偉大、太辛苦。
作者: 優活健康網
孩子收到金錢餽贈的機會除了過年過節之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領取獎學金的機會也不少。在明白了金錢的用途之後,小孩也開始會斤斤計較,到底拿到手的紅包和獎學金是誰的?該不該全部上繳給家長?還是可以部分留作自己的零用錢呢?
作者: 女生集合
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是獨立的,或許時常令旁人覺得難以理解,有些人屬於穩重客觀的「智慧型」、有些人屬於毫無邏輯的「藝術型」、有些人屬於冷靜堅強的「自由型」!以下有一條問題,可以測出你的「人格類型」屬於什麼呢?記住要憑直覺測看看哦!!
作者: Hello醫師 文: Dylan Tang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相信許多家長都目睹過孩子和看不見的朋友聊天,有時甚至還和他們玩在一起。或許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正常的現象,想馬上帶孩子做心理輔導,但父母其實不用著急或擔心,因為您的小孩有一個幻想朋友,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作者: 親子集合
常聽人家說「別人家的小孩不是小孩」,會有這句話不是沒原因的~只要孩子怎麼了,婆婆第一時間就只會嫌媳婦教不好!可能許多媽媽們都會點頭如搗蒜吧!
作者: 高旻君
歐洲第一奶粉品牌的諾優能,進入台灣市場後,不僅在產品特色上引發關注,更特別的是諾優能重視爸媽在育兒上的困擾,藉由舉辦「為愛充電 媽咪應援會」,邀請各界專家與家長面對面破解育兒難題。 這次現場還有來自荷蘭的家庭報名參加,不同文化或許對於教養想法不盡相同,但對孩子的支持是一樣的,讓我們來聽聽跨文化的觀點分享。
作者: 妞新聞
這些兒歌重複的旋律相當朗朗上口,簡單的歌詞也很容易理解、舞蹈動作也非常容易記得,孩子們能獨立唱完、跳完,不需要大人提醒跟協助。每完成一次,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又長大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