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素素
「休假不就該是家庭日,帶孩子出外踏青、全家一團和樂才對?難道我這是痴人在作夢?自從生了孩子後,婆家不喜歡我帶孩子出門,有時就連到公園待太久也被罵。而孩子的爸因為出門會花錢,就選擇假日也宅在家。為何有了孩子後,我連到哪的自由都受到限制,一點也快樂不起來!」儷貞生了兩個小孩、成了全職媽媽後才發現,自己就像是被關在象牙塔裡的女人,永遠失去自由了!
作者: 湯佳珮
沒有後援的新手媽媽,情緒怎麼能不崩潰?最近日本發生一個母親殺子的悲劇,疑似是因為新手媽媽照顧新生兒太過勞累,精神崩潰而殺死才出生15天的孩子...此起母親殺子的悲劇引起社會嘩然,網友們感慨育兒不易,期盼政府能正視並輔導罹患憂鬱症高危險群的媽媽心理治療。
作者: 呂秋遠
近期發生了令社會震驚的事件!一個單親媽媽先悶死兩個孩子後,自己吞安眠藥自殺,最後自己被救活了,孩子卻已命喪黃泉,最後法官一審判這位單親媽媽死刑;另外還有一個男子在網路上抱怨,懷孕女友幫忙照顧與前妻生的兩個2、3歲男孩,自己每天給女友400元當三人的餐費,女友竟還覺得委屈,認為「沒在工作的人都不知道工作的人有多辛苦」,被網友撻伐...
作者: Editor
懷孕是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在孕育新生命的同時,準媽媽可能會在不同懷孕階段甚至產後,因角色轉變、社會對母親角色的期待等等產生壓力,因此了解孕產心理與相關諮詢管道是相當重要的事。
作者: 周品攸
去年12月才生下女兒的蔡詩芸,即使擁有令人欽羨的身材,仍被網友無情批評「產後沒有迅速恢復身材」…許多女藝人為了維持螢光幕前身材姣好的模樣,產後總會在「不合理」的時間內快速恢復身材,讓人羨慕不已。不過,這種社會期待對媽媽來說,對嗎?
作者: 周品攸
踏上準媽媽的路程中,嚴重孕吐真的會讓人吐到懷疑人生,有些到懷孕中期就會減緩,有些則是吐到生,真的很憂鬱!最近有研究發現,懷孕時「劇烈孕吐」罹患產前憂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八倍!
作者: Editor
秋分養生,裡外兼顧。於內,毀譽不起波瀾,於外,含寬胸解鬱。再加上吃好、喝好,讓自己開心、爽朗一些,不要太過憂鬱。具體怎麼做?
作者: 戴筠
旅日女星歐陽靖與日本攝影師男友交往多年,去年底雙喜臨門,同時晉升人妻和準媽媽。36年前曾被星媽譚艾珍抱在懷中登上《嬰兒與母親》雜誌封面的她,這回再度登上封面。只不過這一次,她是以母親角色受訪。從憂鬱的暗黑少女蛻變為充滿正能量的勵志作家、馬拉松跑者,歐陽靖一次又一次帶給我們驚喜。即將成為媽媽的她,將與我們分享她的故事。
作者: 許宜津
坐月子運動對產後媽媽好處多多,除了能恢復因生產而改變的身材,找回鬆垮肚子的腹部力量,還能讓心情愉快,降低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本期特別邀請運動教練指導三組坐月子期間就能做的運動,讓你抓緊時間恢復產前身材。
作者: 戴筠
「最近常常頭痛、失眠、做惡夢,不僅沒什麼食慾,也常常對老公、小孩生氣,我到底怎麼了…」自從生活中多了一個新生命,新手媽媽就必須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如何在龐大壓力下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傷害自己與其他家人,成為每個新手媽媽的必修課題。
作者: 林靜莉
許多在職場上表現優異的女性,因為婚後將重心放於家庭和養育兒女,選擇放棄自己引以為傲的工作,專心成為全職媽咪。然而,長期無法體會自身價值或成就感的情況之下,不僅很容易變得無精打采,更可能導致「籠中鳥症候群」上身。
作者: Editor
大多數人都將焦慮和其產生的症狀視為需要隱藏、否認、逃避,或是根除的事物。但我們沒搞懂的,是當我們只把焦慮當作問題,而去尋求消除焦慮的症狀時,它只是被壓抑在深處,被迫以更高的強度從深處反彈;此時,我們也將錯失焦慮要求我們同時發展個人與文化意識的大好機會。
作者: 周品攸
最新研究表示,產前憂鬱會使孕婦容易早產。女人從懷孕的那一刻起,會非常注意自己的舉止、飲食、作息等,深怕一不小心就影響寶寶,情緒幾乎是被胎動拉著走,但妳知道嗎?心情越緊繃反而更容易早產,妳的健康就是寶寶的健康喔~
作者: 陳宥妤
在精神科門診中,恐慌症的就診病例高達1成,而女性患者又是男性人數的2倍,其中已為人母的女性更不在少數;國人對於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較常聽見,而恐慌症相較之下顯得較為陌生,究竟恐慌症為何?哪些人較易得病?
作者: 亮亮醫師
新手媽咪們常焦慮不安又沮喪,因為不論怎麼照顧寶寶都是問題,有的還要上班,準備不完的東西、要擠乳奶、永遠睡不夠的覺……;有的抱怨社交與工作都被拖累,和丈夫、婆家經常起衝突,每天的生活塞滿了匆忙與焦慮……。這樣心情如何能美麗?媽咪捫心自問:「我很愛孩子,但我為何這麼不開心?」當心,產後憂鬱已經找上門了!
作者: 許宜津
毛豆跟蝦仁都是低脂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尤其是毛豆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跟膽固醇前驅物膽酸結合,吸附腸道中的油脂,有利人體排除過多的膽固醇。毛豆還含有異黃酮素,異黃酮素是天然的雌激素,可以增強腸道對鈣質的吸收,及避免產後憂鬱的狀況。
作者: 戴筠
想知道宋米秦如何替女兒打造韓風look?最常煮哪一道韓式料理替孩子補身體?她又是如何脫離產後憂鬱的低潮期?這期封面人物,讓我們走入宋米秦的心,一起聽聽她怎麼說…
作者: Hello醫師 文: W.R. Su 醫學審稿: Dr. Stephen Lai
一般提到產後憂鬱症,我們大多以為只有女性會深受其苦,但根據美國東維吉尼亞醫學院(Eastern Virginia Medical School in Norfolk, Va)的詹姆士.保羅森博士(Dr. James F. Paulson)指出,新手爸爸也會罹患產後憂鬱症,更值得注意的是,父親的產後憂鬱症對寶寶發展的影響更甚。
作者: 格倫儂‧道爾‧梅爾頓
格倫儂在成為暢銷作家之前,過著沒有自信的灰暗人生,意外懷孕而不得不踏入婚姻,變成一個有產後憂鬱、厭食症、厭世、想離婚的崩潰年輕媽媽。後來因為家人陪伴與信仰,總算重新振作,一路摸索著如何改善家庭關係、引導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
作者: 戴筠
瑜伽運動在孕期、產後的媽咪社團一直是熱門話題。妳知道嗎,其實0~3歲的孩子也可以跟著媽咪一起做瑜伽~親子瑜伽除了可以幫助媽咪減重、強化肌肉與骨盆韌帶,還能有效穩定小小孩的情緒!
作者: 香港01
維繫家庭和照顧小孩是夫妻的共同責任,一家人相處時的時間總是快樂溫馨的,但有沒有想過,爸爸原來比媽媽更快樂?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早前訪問了1萬8千名父母,並從壓力、幸福感、憂鬱徵兆、心理滿足感以及整體健康狀況各方面來分析爸爸媽媽的快樂程度。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失智症多發生在65歲以上,65歲之前發病就稱為「早發性失智症」。常因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地點和人的辨識產生障礙,進而引發不安全感、妄想等問題,如能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就能避免迅速惡化。國健署對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建議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
作者: 戴筠
天冷窩在被窩裡猛睡,不是很正常嗎?多吃累積熱能,也很合理啊?除了吃、睡,對其它事都提不起勁,小心可能得了「季節性情感疾患」,也就是俗稱的冬季憂鬱症…
作者: 周品攸
辛苦生下寶寶後,正是新手爸媽考驗的開始,尤其是產婦不僅要餵奶,還要想辦法安撫寶寶的情緒,使得媽媽們心力交瘁,寶寶哭自己也跟著大哭。台灣不時發生產婦因壓力過大,罹患產後憂鬱帶著小孩自殺的案例,而近期英國也傳出新手媽媽因過度自責而自殺身亡的悲劇….
作者: 林靜莉
一名媽咪小娟,日前剛自然產生下寶寶,因為醫院嚴格的母嬰親善政策,要求必須母嬰同室和親餵,在每天睡眠不足,擠不出奶又得安撫寶寶的狀態下,她得到了產後重度憂鬱症……所幸,國健署決定從今年7月開始,不再強迫媽媽一定要母嬰同室,由媽媽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