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一名媽媽日前在臉書控訴,新北市一間產後護理之家在幫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的下半身紅紅的,還辯稱是「女嬰自己哭紅的」,送醫後才發現原來已經造成一級燙傷,看著女兒紗布幾乎包滿全身,媽媽的心在淌血。
作者: 湯佳珮
如何替新生兒洗澡?清潔頭、臉、身體時,分別必須注意哪些重點?洗完澡後,應如何護理臍帶?分別如何包尿布與包巾?由護理長與護理師親自示範,以圖解的方式呈現,一看就懂,讓新手爸媽照顧小baby更易上手。
作者: 周品攸
老一輩的人總說,女人懷胎10個月辛苦生產後,一定要坐月子,生活上有許多眉角要注意,甚至認為月子做得好體質也會跟著變好。但前陣子有位產婦忍不住上網抱怨長輩要她做滿40天的月子,非常痛苦…
作者: 戴筠
「琪琪妳看,人家凱特王妃產後不到一個月肚子就消風,出席公開場合也是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剛生完小孩,真希望我卸貨後也能像她一樣恢復神速。」其實產後要快速恢復並不難,只要拋開「坐月子不能喝水、要多吃肉進補、避免洗澡洗頭」的舊觀念,把握復原期的黃金8守則,妳也能迅速找回懷孕前的好體態!
作者: 周品攸
台中市豐原區昨晚發生一起幼童洗澡溺水意外,據媒體報導,晚間鄭姓男童的曾祖母幫他洗澡時,因男童的哥哥在外哭鬧,導致曾祖母暫時離開浴室,沒想到回到浴室後竟看到男童已經浮在水面,且沒有呼吸……
作者: 周品攸
日常照護上,不管是幫寶寶洗頭、洗澡,冬天泡溫泉、夏天游泳玩水等,或是寶寶吐奶後,都可能發生寶寶耳朵進水(奶液)的情形,很多爸媽會馬上用棉花棒清理,但這樣反而會傷到寶寶的耳朵。到底正確處理的方式為何?讓醫師教你做!
作者: 戴筠
日前新聞報導一名新手媽媽禁止老公為女兒洗澡引發不少網友議論,讓人想到大多數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對於性別議題總顯得諱莫如深。其實以正向、開放的態度面對性別議題,孩子未來才不會產生偏差的價值觀。本文分別就心理和生理層面剖析幫北鼻洗澎澎的相關問題,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作者: 周品攸
看著寶寶已經可以走真的是令爸媽感到幸福的事,但也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更容易跌倒、受傷了,因此,家裡有許多地方最好要採取防護措施,尤其是廚房、浴室,這兩個場所最容易發生意外,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
作者:
作者: 鴨捲媽
以前總覺得我媽是世界上最囉唆的人(應該很多人都這樣看自己的媽媽吧...)而且不管念什麼,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現在偶爾請她幫忙顧孩子,離開前不免叮嚀再三,但我媽好像也是左耳進右耳出(親子之間真是種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關係...)
作者: Editor
新生寶寶的肌膚非常細嫩也很敏感,照護寶寶的肌膚完全不能馬虎,資深護理長特別分享了照護寶寶肌膚的訣竅,只要掌握這些關鍵方法,就能給寶寶最完整的肌膚呵護。
作者: 魏婕綝
叫兒子洗澡,他卻說怎麼不叫妹妹先洗;要女兒收玩具,她吵著完成後要讓她吃餅乾……為何要求孩子完成該做的事,他們不是討價還價,就是找理由或和手足計較呢?父母該如何聰明處理這些教養狀況?
作者: 戴筠
一年四季,妳最怕預產期落在什麼時候?這個問題如果問10個孕媽咪,大概有9個半會說夏天。為什麼呢?因為按照傳統習俗,坐月子不能吃冰、不能喝涼水、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吹風,還要服用麻油、老薑、米酒燉補的藥膳,對於身處亞熱帶的台灣產婦而言,說是酷刑也不為過。不想讓自己那麼煎熬,又擔心踩到坐月子的地雷,該怎麼辦?本文邀請中西醫專家針對食、衣、住、行、樂等5大領域為媽咪們提供夏天坐月子的「涼」方,讓妳坐月子也能清爽一夏!
作者: 許家寧
每個爸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現優異,但若孩子卻只要「獨一無二」,吃飯、洗澡搶第一名,就連玩遊戲也不能輸別人,種種過於好勝的行為已讓父母無力招架,一旦冠軍寶座不屬於自己,便開始大哭大鬧……
作者: 林禹宏
在台灣,剖腹產後都會在傷口上蓋上無菌的敷料一到二週,才讓產婦洗澡,目的是避免傷口感染。其實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可以預防傷口的感染,24到48小時表皮就會形成防水的保護層,就可以直接碰水。用敷料蓋在傷口,滲出的組織液和血水反而容易滋生細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在1999年公佈的指引是乾淨的傷口用無菌敷料覆蓋24~48小時,2016年9月在美國婦產料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覆蓋6個小時就可以洗澡了。這項研究是在2013到2015年間將接受剖腹產的產婦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如往常在24小時將敷料拿掉,另一組則在6個小時就拿掉,然後產婦可以正常洗澡,不必換藥,3到4天就出院。結果兩組產婦傷口感染的比例分別是3.75%(6/180)、和5%(8/160),並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而6小時就洗澡的產婦滿意度比較高(分別是56.9%和75.6%)。
作者: 編輯部
寶寶誕生了,除了與寶寶初見面的喜悅以外, 每一位新手爸媽都會歷經手忙腳亂的混亂時期。 新生兒感覺很脆弱,該怎麼洗澡才能洗得乾淨又不會傷害到他? 穿衣服時有什麼訣竅嗎?穿尿布、臍帶護理、拍嗝又該怎麼做? 本文蒐集了新手爸媽最想知道的照護問題, 以圖解的方式,Stepbystep,輕鬆學會新生兒的日常生活照護方式; 也請小兒科醫師重點講解新生兒的常見問題, 本期的特別企劃文章,新手爸媽絕對不可錯過!
作者: 戴筠
「天阿,寶寶肚臍上怎麼多出一塊紅紅的肉,還一直流出臭臭的尿和便便?!」「原本以為我家寶貝只是單純發燒,但是幫他洗澡時發現肚臍紅腫,還熱熱燙燙的,該不會是肚臍發炎吧?」寶寶出生後,在殘餘臍帶脫落的那一刻,就宣告完全獨立,但剛開始「自力更生」的小肚臍十分脆弱,常會出現一些異常症狀。本文羅列4種最常見的病症供媽咪們參考,對寶貝小肚臍有疑問的媽咪,快來看看專業醫師怎麼說…
作者: 陳萱蘋
大人總是羨慕著寶寶粉嫩白皙、柔軟Q彈的肌膚!其實寶寶的皮膚發育尚未完全,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得依靠爸媽細心的溫柔呵護。本期育兒生活雜誌,將針對爸媽關心的寶寶肌膚問題,邀請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詹金淦小兒科主治醫師逐一解答,一起養出寶寶的水嫩美肌!
作者: 湯佳珮
早年「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近年來有些家庭出現了性別角色上的轉換,爸爸一起照顧寶寶的情形愈來愈普遍。其實不一定非得是主要照顧者才算是奶爸,只要爸爸加入照顧寶寶的行列,幫忙寶寶洗澡或餵奶等「民生大事」,也就可以算是奶爸了。如何當超級奶爸?奶爸的甘苦有哪些?媽媽有什麼地方可以提供幫助?
作者: 安柏
幫寶寶洗澡的時候,媽咪們對於整天包著尿布的小屁屁都會特別留意,尤其是男寶寶的生殖器因為包皮的緣故,更讓媽咪們擔心容易藏污納垢,就怕導致發炎紅腫。究竟寶寶需不需要割包皮、手術的優缺點及術後照護有哪些必知呢?且聽專業小兒科醫師娓娓道來。
作者: 湯佳珮
最近經常只有10幾度的低溫,寒氣逼人,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聲不斷,讓帶著寶寶外出的家長不免「心驚驚」,深怕寶寶也會被傳染。其實不僅是呼吸道疾病,寶寶的肌膚比大人更嬌嫩,冬季寶寶的肌膚狀況護理也常使大人傷透腦筋。 本月的特別企劃文章詳細說明冬季寶寶常見的肌膚3大狀況×3大疾病保健守則,並點出家長照護上需要注意的重點,讓寶寶在冷颼颼的冬季也能身強體壯、頭好壯壯!
作者: 林嬪嬙
日前宣布肚皮有喜的女星徐若瑄,身體因荷爾蒙變化的影響,使得原本白皙的臉頰冒出痘痘!無論懷孕期間的孕媽咪或是出生後的寶寶,都會有一些皮膚疾病,是媽咪們在孕期或育兒過程中必須多了解的健康問題。
作者: 陳安琪
隨著孩子出生,新手爸媽必須學習幫小寶貝洗澡、更衣。一會兒哭泣了要餵奶,尿布濕了就得趕緊換尿片……爸爸媽媽的生活過得既忙碌又充實,但手忙腳亂也是家常便飯。為了這些應接不暇的育兒任務,本文邀請專家們教你如何解決,照顧1歲以下小寶貝也可以輕鬆上手唷!
作者: 可樂果媽
除了餵奶外,新生兒的穿著也是新手媽要熟悉的課題之一 包括新生兒第一層一定得穿紗布巾嗎?包巾的必備性? 穿幾件才夠?冬季的穿著重點? 部落客→可樂果媽分享了從寶貝洗澡到穿衣的育兒經驗,準備來替新手媽咪解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