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光醫療網
家長常常接到幼兒園或是小學老師的電話,說小朋友總是不專心或者坐不住嗎,甚至有些老師會說您的小孩過動了,讓家長們都擔心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ADHD。
作者: 阿包醫生
自從小喵2歲多上幼幼班起,每當班上有同學生日,她都會收到很多零食糖果餅乾,小孩愛吃甜或許是天性(因為阿包醫生門診偶爾遇過討厭吃甜的孩子……),但平時我們不太會給她餅乾糖果,也因此常常在學校就破功啦!
作者: 劉璦泇
最近在門診時常碰到帶小朋友來看診的家長,除了孩子的感冒症狀以外,往往也為了教養、就學、上學表現十分煩惱。 "劉醫師,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專注力不集中? 老師常常跟我們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回家功課也是需要我們全程盯著才能完成。 每天光是幫他看功課就造成親子衝突不斷......這該如何是好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分享過,兒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控制障礙與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 這些孩子因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病症,導致睡眠品質差以及神經傳導物質的調控異常,較其他孩童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衝動、犯錯率高等情況。 甚至可能進而發展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候群。 因此,孩子除了妥善控制與治療過敏以外,一段時間後若仍專注力欠佳,就要考慮針對注意力不足,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作者: 靜靜老師說語言
這篇文會更深入的聊到 ADHD 患者在神遊之餘大腦究竟在做什麼?他們是如何專注在某些事物上,以及如何抽離某些難以讓他們感興趣的事,藥物議題同樣在最後面會提到如何作用,相信這篇文對大家會很有幫助的!
作者: 陳萱蘋
過動兒(ADHD)的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或是知道要做,但就是做不好。過動兒(ADHD)的孩子也不是那麼難解,只要家長/老師用對方法,與孩子的相處可以變簡單。彰化員林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提醒爸媽,回應孩子的做法沒有所謂的對或錯,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只是不同時機點運用可能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作者: 陳萱蘋
許多家長遇到孩子有問題,就會想要找出標準化處理流程。但其實只要牽涉到行為模式,就沒有所謂的標準流程。彰化員林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蘇文清職能治療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尤其是過動兒(ADHD)的孩子,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有可能還會伴隨著活動量大,甚至還有衝動問題,家長必須先理解他再見招拆招,針對時間點做出相對且適當的回應,你會發現與孩子相處也可以變簡單!
作者: NiNi Su
孩子生病不可怕,怕的是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影響了未來的成長!藝人林佑星日前上節目分享,因為忙碌不在意,沒發現兒子罹患了「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期,現在與老婆只能靠加倍的陪伴與協助來幫助兒子改善。
作者: 戴筠
不少父母因為孩子老是調皮搗蛋、靜不下來而懷疑孩子有過動的傾向。2、3歲的幼兒可能出現過動的症狀嗎?如何判斷孩子的表現是正常或異常,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呢?
作者: 戴筠
孩子玩玩具老是不專心,是注意力不足嗎?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寶貝遊戲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想讓孩子改變行為、學會正確做法,專家教你這樣做。
作者: 林靜莉
國民健康署打算全面禁止含糖飲料進入校園,希望能降低孩童肥胖的機率,足見政府對學童健康的重視,究竟「糖」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針對0~5歲的小小孩,家長又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如何正確選擇食物、均衡飲食呢?以下邀請營養師為您解答。
作者: 祁孝鈞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提升、飲食日漸西化的結果,除了成年人體重過重的比率逐漸上升,在門診也常看到體重過重這些「肉肉的」孩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指出, 全球過重或肥胖嬰幼兒 (0 至 5 歲 ) 人口,從 1990 年的 3,200 萬人增加到 2016 年的 4,100 萬人。而我國2017年依據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國小學童肥胖比率也高達 14.6% ( 男童 17.0%、女童 12.0%) ;而國中生肥胖比率更有 16.9% ( 男生 20.0%、女生 13.4%)。
作者: editor
您家寶貝坐不住、注意力不足、個性急、愛發脾氣嗎?究竟是活潑好動還是過動呢?台灣有許多兒童罹患「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大家都叫他們是「過動兒」,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稱呼!而且有太多人不知道ADHD,甚至誤解了ADHD,造成只有15%的孩子接受正確而有效的治療。讓我們從正確認識ADHD開始吧!
作者: 陳萱蘋
ADHD的孩子就像是一台煞車失靈的汽車,若不及早介入協助,任由橫衝直撞,就有可能產生嚴重後果。然而,網路上卻流傳著千奇百怪的錯誤訊息,導致爸媽有所懷疑與猶豫,孩子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期。本文章邀請專業醫師針對常見的5大迷思逐一解說,讓爸媽看清楚ADHD!
作者: editor
在學齡前發展遲緩聯合評估門診中,有六成左右的家長會主訴小孩有注意力不足或者過動的問題,雖然不足以證明小孩有過動症,但這問題還是相當困擾家庭生活,比如沒有辦法安靜坐著或玩玩具,常亂跑亂跳並出現破壞行為,教也教了、打也打了,但似乎都沒有什麼用,家長的疑問是,「到底是我的教育方式不對?還是他天生如此?我應該怎麼協助與控制他?有沒有好一點的技巧與方法?」這幾乎都是每個來評估的家長常見的困難!
作者: editor
根據統計:在臺灣六百萬個孩子當中,約有二、三十萬個過動兒,他們好動、容易分心,有時甚至過份粗魯,與同儕相處時,不免會造成一些傷害或困擾,這些不受控制的情況,都讓爹地媽咪一個頭兩個大!另一方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容易被家長忽略而延遲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