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部
手上一支菸,燃燒的是寶寶的健康!別以為不在寶寶面前抽菸便沒事,抽菸後抱寶寶,等於讓寶寶吸三手菸。因此,除了請家人戒菸外,請學會遠離二手、三手菸,5招自救法,教爸媽們守護寶寶的健康。
作者: editor
根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12位女性,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106年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108年每天約有7人因乳癌失去生命,是女性癌症死因第3位。因此,呼籲女性重視乳癌防治,顯得格外重要!
作者: 湯佳珮
有些癌症徵兆,可能與懷孕症狀混淆?孕婦罹癌,胎兒會不會也罹癌?癌症的治療方式會影響胎兒嗎?懷孕罹癌,必須要注意哪些事情?聽聽醫師怎麼說。
作者: 周品攸
懷孕、產後摸到乳房有硬塊時,到底是脹奶還是有腫瘤?一名39歲高齡產婦懷孕期間,在右側乳房摸到1顆凸起腫塊,但擔心治療會影響胎兒,因此等到生產後才就醫,結果發現竟是長達5公分的腫瘤…
作者: 周品攸
孩子突然出現頭暈、表情歪斜、走路無力等症狀,就要小心是腦瘤在搞鬼!一名男童因有以上症狀而就醫,竟檢查出腦幹內有腫瘤。兒科醫師表示雖然兒童罹患腦瘤機率僅10萬分之2,但仍提醒家長勿忽視這些警訊!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台灣十大癌症死因,肺癌長年位居第一名,再加上全球武漢肺炎疫情仍未消退,對我們都還是一大威脅,平常你都怎麼保養肺部呢?其實除了「白色食物」可養肺以外,還有這3種食物被遺忘了。
作者: 林靜莉
余苑綺於10月14日自然產下第二胎,但寶寶一出生就確診有先天性心臟病,需等待合適年紀時再開刀進行手術,然而母子倆入住月子中心沒幾天,余苑綺卻傳出因連懷二胎久未追蹤病情而沒注意到直腸癌復發,22日更前往榮總進行治療。為母則強的余苑綺表示:「為了小孩、家人,我一定會堅強,我要跟我寶寶一起長大,我一定要好起來。」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台灣洗腎密度世界第一,其中有四成病患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引發。高血糖導致糖尿病後,得到癌症機率比一般人高 2 倍、腦中風機率高 3 倍, 心臟血管疾病高出 2 至 4 倍,65%的糖尿病患主要死因為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事實上,一旦確診糖尿病,下列這些疾病或症狀可能終身陪伴著你,全身上下既無所不在,又不易照顧。
作者: 編輯部
血癌,其實沒有想像中遙遠,它是兒童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卻也沒有想像中讓人害怕,治癒率可高達九成。本文帶你認識兒童血癌、了解發病徵兆,爸媽可早期發現、搶得治療先機。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糖尿病與婦科疾病有關係嗎?有的,而且關聯度不小。較常聽聞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與胰島素阻抗有關,而癌症中子宮內膜癌與乳癌與糖尿病息息相關,有糖尿病者得到乳癌的機率提高兩倍。
作者: 湯佳珮
「為什麼有些寶寶年紀那麼小,卻會罹患癌症?」當我們聽到少數寶寶罹癌,都會感到既惋惜又詫異。其實癌症並不等於絕症,兒童癌症也與大人癌症差異頗大,倘若寶寶罹癌,不用感到絕望,大部分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作者: 陳萱蘋
吐司是許多寶寶的點心零食,香香脆脆的吐司吃起來特別美味,一不小心烤過頭了,只要不吃焦黑部分就沒問題了嗎?基本上,當吐司從白色烤到黃色、咖啡色,甚至是焦黑色,其顏色越深,丙烯醯胺含量就越多! 香脆口感的代價就是產生丙烯醯胺,而動物長期吃丙烯醯胺後,各器官都有發生癌症的現象,陳修玲講師認為不要將土司烤到那麼焦,且不吃烤焦部分,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作者: 戴筠
日前衛服部公布(2016)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仍高居榜首。而在致死率最高的十大癌症中,卵巢癌首度擠下子宮頸癌躍居第10名。卵巢癌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往往已擴散,素來有「沉默殺手」的別稱。40歲以後最好每年定期做婦科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作者: 陳萱蘋
之前一名英國4歲小女孩被診斷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第四期,經過治療仍不敵癌魔離世。神經母細胞腫瘤位居臺灣兒童常見癌症的第四位,由於發病初期病徵並不明顯,猶如是隱藏版兒童殺手的神經母細胞,身為爸媽應該要知道!
作者: 林嬪嬙
孩子罹患癌症,父母一定難以接受。究竟為何會罹患癌症?常見的癌症有哪些? 其實家長可以透過徵兆來觀察,並且提高警覺。即使有了癌症,只要積極配合治療,治癒機率遠比成人高得多。
作者: 曾郁文
乳癌無論是在全世界或是台灣皆為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一位,所幸癌症醫學的進步,乳癌若是初期就被發現,經適當的治療後治癒率有 60%~90%。但是有很多乳癌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常會出現類似更年期「陰道萎縮症」的症狀,伴隨陰道乾澀、性行為疼痛、頻尿,以及尿失禁等困擾。
作者: 尹長生
子宮內膜異位症已經變成一個可怕的流行病,所以年輕的女性如果有痛經的或者是腹部不舒服都應盡快的就診!上世紀的紅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 就是因為這個疾病的困擾最後自殺身亡!
作者: 小白醫師-Dr.王聖儒
不少爸媽已經知道親吻有可能導致孩子感染疾病,但現在還有一種病毒,叫做「EB病毒」,不小心感染後,有可能會導致癌症,提醒家長雖然寶寶很可愛,但仍應避免過度親吻孩子、共用餐具,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作者: 劉博仁
屬於不同的癌症分期會有不同的主流治療,而不同的治療所需的營養處方也不同,因此為了幫助自己,患者在確診罹癌後務必要向醫師詢問清楚自己的癌症期別,以及接下來要接受的治療。
作者: Angela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提出警告,指2020年憂鬱症將成人類第2級殺手,僅次於癌症,對健康生活影響甚深。產後媽咪因生理、心理等因素交互作用,加上照顧嬰兒的龐大壓力,輕微者可能出現產後情緒低落,嚴重時惡化為產後抑鬱症或產後精神病,不容輕忽。
作者: 編輯部
當紅日劇「產科醫鴻鳥」中,主角鴻鳥醫師的親生母親,因懷孕時罹患乳腺癌,在他出生後便去世,也改變了他的一生。究竟懷孕時罹患癌症,會對孕程造成哪些影響?會危害母體和胎兒的健康嗎?聽聽婦癌科主任怎麼說。
作者: 林嬪嬙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腺癌都是女性常見癌症,子宮頸癌在全面宣導抹片檢查下,獲得明顯防治成效。不過,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發生率卻逐年增加,媽咪在照顧家人的同時,也應多注意飲食和生活作息,提高警覺,並定期接受檢查,好好守護自己的健康。
作者: 陳萱蘋
「對於孩子來說,疼痛的感覺好像不會記得那麼久,抽血打針猶如是一項任務,完成任務後又可以繼續開心地玩著玩具…」 投入血液腫瘤科14年的兒科醫師侯人尹,從病童身上看到連大人面對疾病都缺乏的正向與光明,鼓勵家屬勇於面對才能解決問題,並提醒爸媽7大兒童癌症警訊,可別不以為意而錯失及早發現的機會!
作者: 林禹宏
咖啡對人體有很多好處,2017年2月份的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喝咖啡還可以幫助婦癌手術後的病人提早恢復腸道功能。
作者: 劉博仁
一位三十多歲女生,因為乳癌第二期,接受部分乳房切除手術,病理報告是三陰性,所以接受術後放射治療以及化學治療。但不幸的是,放射治療完一個月就發生局部復發,所以只好在接受第二次切除手術,他的醫師也相當不解,太快了!!怎麼會如此快復發。
作者: 林禹宏
全穀食物是指沒有加工的米(糙米),麥(大麥、燕麥等)的種子,全穀食物除了纖維素以外,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及抗氧化劑,可以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種癌症的風險。2016年6月美國生殖醫學會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有一項研究發現全穀食物還會增加試管嬰兒的懷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