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筠
相信大家對「胎兒窘迫」這個名詞都不陌生,但你知道寶寶為何會出現窒息的狀況嗎?子宮破裂雖然聽起來讓人膽顫心驚,但只要及時發現、緊急剖腹就可以幫寶寶撿回一命!胎兒窘迫、子宮破裂都是在產檯上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了解早期徵兆、提高警覺,才能把握黃金救援時機,讓寶寶順利出生!
作者: 戴筠
對婦產科醫師而言,羊水栓塞大概是最棘手的生產狀況。產婦發病後大約5分鐘心肺就會停止運作,死亡率高達5~9成,相當恐怖。另一個大家較熟悉的生產事故─肩難產也相當可怕。處理不當寶寶可能會斷手、缺氧。羊水栓塞、肩難產可以提前預防嗎?發生前會出現哪些徵兆?一起來看看…
作者: Hello醫師 醫學審稿:陳琳臻營養師 | 文:于承宇
根據衛福部 2015-2018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 歲以上國人有 25.06% 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則是 21.76%,平均來看,每五個成人裡面就有一位有高血壓,而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人都能著手改善健康的保健管道。而在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選擇中,堅果可能蘊藏著更多令你意想不到的好處。
作者: 周品攸
家中有小小孩,一些不該讓孩子誤食的物品一定要妥善收好!日前有一名2歲女童誤將阿嬤的降血壓藥當作糖果,一次吃了3、40顆,更因為沒有及時送醫而導致腎衰竭死亡,令人不勝唏噓...
作者: 吳炫璋主任
醫學上有一個正式針對「產後」這段時期的名詞稱為「產褥期」,產褥期是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從胎盤娩出至接近正常未孕狀態的一段時期,一般是指生產完後約6~8週的時間,產褥期的婦女在生理上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子宮與泌尿生殖系統的復原、乳房的泌乳、循環系統與消化系統的變化等。而水腫發生在產褥期可以分成病理性與一般生理性的水腫,如下所述。
作者: 林靜莉
孩子愛吃披薩、洋芋片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嗎?當心小小一份就隱藏著高鈉含量,一不小心就會超標。研究指出,小時候就愛吃鹹的孩子,長大後通常也喜歡重口味,且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作者: 戴筠
與一般孕婦相比,大齡孕媽咪不但要面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風險,還要承受年紀伴隨而來的水腫、頻尿、筋骨痠痛…等症狀。在秋冬季節最好服用驅寒保暖、溫補腎陽的茶飲穩定胎象。看中醫推薦超簡單兩款茶飲,補腎氣又能舒緩緊張情緒。
作者: 香港01
水果一向的形象都是健康食物,因為含有多種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能促進身體機能活動。不過選擇水果前必須了解其果糖成分,因為攝取太多糖分會導致體重、血糖升高,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糖尿病患者或減肥人士選擇時一定要注意。
作者: 湯佳珮
為什麼會早期破水?一旦早期破水,立刻就必須生產了嗎?台灣海洋性貧血的帶因比率高達6%,妳中了嗎?高齡產婦會有哪些風險?發生子癇症的孕婦,生產之後,會發展出慢性高血壓或長期的神經後遺症嗎?有高危險妊娠的孕婦,需要做更多次產檢嗎?
作者: 湯佳珮
過期妊娠一定要催生嗎?催生會不會比正常生產更痛?萬一催生失敗,怎麼辦?如果有妊娠高血壓,日常生活中必須注意哪些重點?照超音波不一定能夠完全檢查得出來早期胎盤剝離?有前置胎盤或植入性胎盤,懷孕期間可以有性行為嗎?為什麼胎兒會生長遲滯?接種德國麻疹疫苗後的幾週內應避免懷孕?另外,如果懷多胞胎,孕期腰痠背痛怎麼辦?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鉀的功能包含讓細胞內外的水分正常進出,也會影響神經訊息傳遞、肌肉收縮等,對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適當補充鉀能舒張血管、降低血壓,對腎臟也算是好事一樁。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糖尿病上游的代謝症候群,台灣的盛行率是世界第二,每五個成年人就有一個挺著鮪魚肚。代謝症候群的成因,一是40歲後代謝老化變慢,二是飲食超過身體能代謝的量,當胰島素阻抗、澱粉類代謝變差,過多熱量轉化為油脂,血糖高、油脂多,產生粥狀動脈硬化,血液變得濃稠、血壓升高,脂肪就堆積在內臟變成鮪魚肚。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失智症多發生在65歲以上,65歲之前發病就稱為「早發性失智症」。常因記憶力退化,對時間、地點和人的辨識產生障礙,進而引發不安全感、妄想等問題,如能早期發現接受治療,就能避免迅速惡化。國健署對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建議要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均衡飲食、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要減少危險因子,包括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避免頭部外傷、不抽菸、遠離憂鬱。
作者: 曾翌捷
根據調查,有6成以上的產婦,無法恢復孕前體重,又因為打算盡快生下一胎,因此不急著減肥,打算生完兩胎再一起減重,但這樣的方法可行嗎?
作者: 周品攸
懷孕後,常聽到人家說「一人吃兩人補」,為了寶寶的營養,吃得越多越好嗎?其實這個說法已經過時了!小心孕期胖太多,未來孩子容易有心血管代謝疾病。
作者: 張玉櫻
大家常聽到的「妊娠毒血症」,其實就是「子癇前症」,即妊娠高血壓+全身性水腫+蛋白尿。千萬不可輕忽它,因為視其嚴重性對孕婦及胎兒都有輕重不一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有致命危機!那麼該如何妥善面對?有預防的方法嗎?
作者: 戴筠
懷孕以後,妳的身體彷彿成為了寶寶的「中央廚房」,所有吃進去的食物都經過精密的營養計算與評估。但當中央廚房本身運作出現問題,如何確保「送餐品質」,成為媽咪的一大課題。我們邀請專業營養師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孕婦量身打造專屬菜單,讓妳在吃得健康之餘也能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
作者: 林嬪嬙
媽咪不管是採自然產或剖腹產,生產後一定要回診接受檢查,包括傷口、子宮復舊及骨盆、乳房檢查、血壓血糖檢測等,有任何異常才能及早處置,以免日後留下後遺症,而在月子期間,媽咪也要自我警覺,建立良好生活型態,有任何不適要及時就醫。
作者: 李純瑩
孕期水腫通常出現在懷孕中後期,產後就會消失,孕媽咪可以用抬腿動作和低鈉少鹽的飲食來減緩症狀,再到醫院檢查血壓、驗尿來判別是否為子宮壓迫到靜脈血管所造成的水腫,或是病理問題所造成的水腫,兩者之間必須鑑別診斷做區隔。
作者: 蘇立雯
幾乎人人都有發生頭暈的經驗,輕則頭重腳輕、暈沉數秒,休息一下或睡個覺就會緩解,重則天旋地轉、難以站立,甚至伴隨噁心、嘔吐、耳鳴等不適症狀。
作者: 曾翌捷
剛領媽媽手冊的佳慧(化名),家族中有著遺傳性高血壓的病史,她的姊姊日前也才因為子癲前症的影響造成胎兒早產。憂心忡忡的她趕緊來到婦產科門診諮詢,希望能避免同樣的悲劇再次發生。
作者: 吳芃彧
作者: 戴筠
人人都怕生出畸形的孩子。你知道嗎,有時讓寶寶畸形的風險就藏在生活中!肌肉痠痛想貼撒隆巴斯?臉上長痘痘想治療?停用糖尿病、高血壓用藥?定期服用抗憂鬱、焦慮藥物?狂吃維生素A?流感一直沒好?在床上習慣把手機、平板電腦放在肚皮上滑?其實,這些行為都有可能讓寶寶畸形!
作者: 林禹宏
孕婦的年紀愈大,發生一些併發症的機會也會增加,例如流產、早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同時新生兒產生缺陷的機會也比較高。不僅如此,2018年1月在歐洲生殖醫學會期刊(Human Reproduction)有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生產的年紀愈大,將來下一代不孕的機會也愈高。
作者: 林嬪嬙
在高危險妊娠中,可能造成母親或胎兒的併發症,若能及早找出影響懷孕的危險因素,並且加以治療,就能改善此狀況。然而,究竟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