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光醫療網
家長常常接到幼兒園或是小學老師的電話,說小朋友總是不專心或者坐不住嗎,甚至有些老師會說您的小孩過動了,讓家長們都擔心不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ADHD。
作者: 阿包醫生
5歲多的日本小男孩,不論到何處,活動力都非常的旺盛,比如前往水族館時,在人行道來回奔跑數十趟、在熱鬧的大街上無時無刻都想觸碰商家物品,乘車時更不斷開關冷氣口、車窗和玩垃圾,讓全車乘客都很困擾,面對疑似有過動症的兒子,爸媽只能搖頭表示無奈。
作者: 游資芸
一名新北市12歲男童,長期因為寫不完作業,被媽媽關陽台懲罰,半夜哭喊尖叫聲令人心疼!孩子寫不完作業,有時只是冰山一角,透視背後原因,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而非讓他們產生童年陰影或創傷。
作者: 阮湘雯
大寶Hudson從今年開始打呼越來越嚴重,我站在他臥房外都聽得到他打雷一般的鼾聲,而且最近常常半夜常常醒來。而白天也精神欠佳,並且情緒起伏大,在課堂上還容易分心。為人母的第六感告訴我,孩子的身體一定出了狀況。
作者: 未來family
並非不專心或好動,就是ADHD。ADHD的診斷十分專業,孩子是活潑好動或過動,最簡單的評估方法是,看症狀是否已影響學習、人際、家庭關係,讓生活過得不開心,或至兒童心智科、有ADHD診斷治療經驗的醫師求診,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作者: 馬光醫療網
「小朋友上課時容易恍神,前一秒教過的內容馬上就忘了」、「作業總是拖很久才寫得完」、「老師反應他/她有過動傾向,希望帶去給醫師鑑定一下」。許多家長憂心孩子的學習情況,經過校方不斷的反應、身心俱疲的情況下,前來診間諮詢,希望孩子能在新的學期有更好的表現。
作者: 戴筠
巧克力含有咖啡因,處於妊娠期的媽咪總被告誡不能吃太多。孕期吃純度低的巧克力真的比較安全?除了咖啡因,孕媽咪吃巧克力還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 劉璦泇
最近在門診時常碰到帶小朋友來看診的家長,除了孩子的感冒症狀以外,往往也為了教養、就學、上學表現十分煩惱。 "劉醫師,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專注力不集中? 老師常常跟我們反映孩子上課不專心,回家功課也是需要我們全程盯著才能完成。 每天光是幫他看功課就造成親子衝突不斷......這該如何是好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分享過,兒童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衝動控制障礙與過敏性體質密切相關。 這些孩子因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病症,導致睡眠品質差以及神經傳導物質的調控異常,較其他孩童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衝動、犯錯率高等情況。 甚至可能進而發展出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候群。 因此,孩子除了妥善控制與治療過敏以外,一段時間後若仍專注力欠佳,就要考慮針對注意力不足,接受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作者: 靜靜老師說語言
這篇文會更深入的聊到 ADHD 患者在神遊之餘大腦究竟在做什麼?他們是如何專注在某些事物上,以及如何抽離某些難以讓他們感興趣的事,藥物議題同樣在最後面會提到如何作用,相信這篇文對大家會很有幫助的!
作者: 安安優腦職能治療所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對現代家長來說,應該是比較被提到的名詞了!然而大部分的家長,對於感覺統合真正的意涵卻一知半解。有些家長誤以為感覺統合失調的孩童就是過動兒,或以為感覺統合是在教導兒童做運動。這些觀念都沒有完全掌握感覺統合這個概念,僅是摸著邊際的看法。
作者: 陳萱蘋
過動兒(ADHD)的孩子不是不會做,而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或是知道要做,但就是做不好。過動兒(ADHD)的孩子也不是那麼難解,只要家長/老師用對方法,與孩子的相處可以變簡單。彰化員林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提醒爸媽,回應孩子的做法沒有所謂的對或錯,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只是不同時機點運用可能會呈現不同的效果。
作者: 陳萱蘋
許多家長遇到孩子有問題,就會想要找出標準化處理流程。但其實只要牽涉到行為模式,就沒有所謂的標準流程。彰化員林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所長蘇文清職能治療師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尤其是過動兒(ADHD)的孩子,除了注意力不集中之外,有可能還會伴隨著活動量大,甚至還有衝動問題,家長必須先理解他再見招拆招,針對時間點做出相對且適當的回應,你會發現與孩子相處也可以變簡單!
作者: 親子天下
一雙靈動大眼的陳意涵,是許多人印象中的美少女,在新作《小曉》中首度轉型演媽媽,與過動女兒面對不斷襲來的衝突、否定與質疑,獲提名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在現實中育有一對子女的她坦言,媽媽永遠都有焦慮,她常靠打坐安定自己,避免對孩子暴怒。
作者: 許育禎營養師
你知道嗎?原來過敏和過動症有關!當孩童具有兩種以上過敏症狀,罹患過動症的風險是沒有過敏小孩的2~3倍。有多國的統計研究發現了過敏與過動症之間的相關性。家有過動兒,許育禎營養師以親身經歷及專業知識教你如何透過日常生活及飲食,改善過敏、緩和過動現象。
作者: 李佳芢
成長階段的幼兒總是調皮搗蛋,對事物的專注力總是不超過1分鐘。許多爸媽都不禁懷疑,「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他是不是就是過動兒啊?」到底怎麽樣判斷孩子是不是過動呢?
作者: 邱明瑜
你們家小朋友,曾經遭到同學「投訴」,抱怨他老是發出聲音、三不五時捉弄隔壁同學、上課沒多久就坐不住在教室東奔西跑,到底這是孩子個性還沒穩定的正常發揮,還是有其它因素造成的,家長遇到這種狀況該怎麼辦?
作者: NiNi Su
孩子生病不可怕,怕的是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影響了未來的成長!藝人林佑星日前上節目分享,因為忙碌不在意,沒發現兒子罹患了「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因而錯過黃金治療期,現在與老婆只能靠加倍的陪伴與協助來幫助兒子改善。
作者: 周品攸
台中發生一起人倫悲劇!一名7旬阿嬤平時獨力照顧兩個孫子,其中13歲的長孫患有嚴重的過動症,只要一沒看到阿嬤就大聲尖叫,附近鄰居早就習以為常,而前幾天阿嬤疑似壓力過大,在長孫抓狂吼叫的時候情緒失控,失手將他勒斃。
作者: 戴筠
孩子生病除了看小兒科,也可以掛兒童次專科。但次專科這麼多,某些科別診斷的疾病也可能重疊,怎麼知道寶貝該掛哪一科呢?我們邀請資深醫師說明不同科別的診斷內容。想知道孩子出現什麼症狀要看耳鼻喉科?溢吐奶要看新生兒科或腸胃科?趕快來看看!
作者: 周品攸
大家都知道兒童吃進過多的糖不僅容易蛀牙、肥胖,還會過動,但家長不知道的是,兒童時期攝取的糖,居然也會損害成年後大腦的認知及記憶能力。所以,爸媽們,請相信自己嚴禁孩子吃糖是對的!
作者: 戴筠
不少父母因為孩子老是調皮搗蛋、靜不下來而懷疑孩子有過動的傾向。2、3歲的幼兒可能出現過動的症狀嗎?如何判斷孩子的表現是正常或異常,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呢?
作者: 周品攸
家長當心,孩子鼾聲如雷很可能是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一名7歲男童打鼾聲大,且常尿床,更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有點過動傾向,就醫後發現顎扁桃體肥大,診斷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作者: 戴筠
你去過國立台灣美術館(以下簡稱國美館)嗎?你知道國美館在藝術展覽空間之外,還特別為0~12歲的孩子打造專屬兒童區嗎?在這裡,孩子可以透過動手做、說故事、拼圖、數位互動等遊戲進行各式各樣的美感體驗。「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名詞,而是可以實際創作、探索的動詞。想發掘孩子小小藝術家的另一面?趁著連假帶孩子到國美館走走吧!
作者: 戴筠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也會面臨各式各樣的教養難題。有的孩子很怕生,一與父母分離就哇哇大哭;有的孩子則是無法安靜下來,無時無刻都像小火箭衝來衝去。爸媽教養難題該如何解呢?
作者: 林靜莉
國民健康署打算全面禁止含糖飲料進入校園,希望能降低孩童肥胖的機率,足見政府對學童健康的重視,究竟「糖」對身體會產生哪些危害?針對0~5歲的小小孩,家長又應該如何教導孩子如何正確選擇食物、均衡飲食呢?以下邀請營養師為您解答。
作者: 黃偉俐 院長
我還記得小學的時候,班上有兩名同學老是被處罰,他們也不是真的壞小孩,就是不交功課,不聽風紀股長的話,排隊時不守規矩,要是叫他們去搬便當、抬水,他們反而很高興。成為精神科醫師之後自然明白他們應該是過動兒,那時要是有藥吃,好好治療,或許現在同學會還可以看到他們來參加。
作者: 祁孝鈞
隨著國人生活水準提升、飲食日漸西化的結果,除了成年人體重過重的比率逐漸上升,在門診也常看到體重過重這些「肉肉的」孩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終止兒童肥胖委員會指出, 全球過重或肥胖嬰幼兒 (0 至 5 歲 ) 人口,從 1990 年的 3,200 萬人增加到 2016 年的 4,100 萬人。而我國2017年依據教育部學童體位資料顯示,國小學童肥胖比率也高達 14.6% ( 男童 17.0%、女童 12.0%) ;而國中生肥胖比率更有 16.9% ( 男生 20.0%、女生 13.4%)。
作者: editor
您家寶貝坐不住、注意力不足、個性急、愛發脾氣嗎?究竟是活潑好動還是過動呢?台灣有許多兒童罹患「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大家都叫他們是「過動兒」,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稱呼!而且有太多人不知道ADHD,甚至誤解了ADHD,造成只有15%的孩子接受正確而有效的治療。讓我們從正確認識ADHD開始吧!
作者: 江睿毓
不少爸媽都反應自家的小孩總是活跳跳,坐不住,尤其在吃飯時間,要他從開始用餐坐到吃完飯才能離席,簡直是天方夜譚!孩子坐不住,究竟該歸究於天生氣質,或是家長的教養出了錯?!
作者: 陳俊宇
大陳老師我家的孩子是不是跳跳虎阿?!孩子是過動還是好動?孩子專注力多久才足夠?大陳老師在臨床上衛教時,時常聽到父母親們憂心忡忡的問:「明明我家的孩子在玩積木時可以很專心,但在學校老師一直說他靜不下來,真的很讓我困擾,我家的孩子到底有沒有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