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重症 共有107筆資料

寶貝健康 四名新生兒染腸病毒不幸病逝!疾管署首度呼籲:媽媽染病應「暫停哺乳」

作者: 王佳琦

台灣近期腸病毒疫情急速升溫,疾管署統計今(2025)年新生兒腸病毒重症為5例,其中有四人已不幸病逝,均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致死率高達八成,疾管署首度修正母乳哺餵建議,呼籲疑似感染腸病毒的媽媽應暫停哺乳,以保護新生兒性命安全。

名人家庭 臧芮萱兒子確診、11月大男嬰重症住院,新冠疫情升溫警訊不容忽視!

作者: 王佳琦

台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過去四週新冠併發症通報人數在5/4~10間人次高達近萬人,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警告,今年疫情升幅比去年快,預計將在6月達到高峰。

新知快遞 爸媽小心!4歲健康女童咳嗽→喘→送ICU,第七波新冠升溫,防重症這些細節不能漏

作者: 江睿毓

當孩子咳嗽、微燒,爸媽多半認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竟可能快速惡化成重症!近期一名4歲健康女童確診新冠,短短幾天內病情急轉直下,送進ICU搶救。隨著第七波疫情升溫,爸媽更要留意這些防重症細節。

孕期知識 6個月內新生兒慎防RSV,重症與死亡風險最高!醫生呼籲孕期接種疫苗,幫助寶寶擁有完整防護

作者: 江桂香

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在台灣全年皆有流行。RSV會使小支氣管的上皮細胞被破壞,壞死的細胞及分泌物造成小支氣管狹窄或阻塞,而產生呼吸道症狀。對於氣管本來就很細的嬰幼兒,若肺部產生發炎反應,症狀將會更為顯著。

健康百寶箱 流感重症會迅速致命!醫師提醒這兩招能避免大 S 憾事發生

作者: 林宜屏

藝人大 S 在日本旅遊時因流感併發肺炎重症猝逝,再次讓人不敢輕忽流行感冒的危險性!羅東博愛醫院感染科醫師盧進德建議,施打流感疫苗與及早服用抗病毒藥物,是預防流感併發重症的關鍵!

新知快遞 6月大女嬰史上最小新冠重症,不典型症狀雙腳腫脹!同住嬰幼兒,大人應接種JN.1疫苗

作者: 游資芸

這麼小的孩子得新冠重症,真的好心疼!呼籲家有嬰幼兒的家庭,同住家人儘快施打新冠JN.1疫苗!

寶貝健康 國內新增 2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皆為嬰幼兒,年末聚餐家長個人衛生習慣要注意!

作者: 林宜屏

國內新增 2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分別為北部未滿 1 個月新生兒及南部 10 多歲男童。適逢年末,尾牙、聚餐等親友歡聚活動增加,家有嬰幼兒的家長要落實肥皂勤洗手並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以免把病毒帶回家!

新知快遞 流感併發重症創十年最高! 12/15 起類流感者也能吃公費流感藥劑

作者: 林宜屏

時序入冬已進入呼吸道病毒活躍時期,且本年度流感季之流感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數及死亡數均為十年同期最高,疾病管制署自 12/15 起擴大公費流感藥劑使用對象,只要類流感者都能適用!

寶貝健康 台南護理中心疑似照顧不當, 14 天大男嬰噎奶釀肺炎!寶寶嗆奶必學急救 4 步驟

作者: 林宜屏

台南市一名剛生產完的媽媽帶著寶寶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疑似照護人員疏失,導致剛出生 14 天的小男嬰嗆奶還引發吸入性肺炎重症病危。寶寶嗆奶必學急救 4 步驟,爸媽快學起來!

寶貝健康 未滿1歲嬰腸病毒重症併發心肌炎,恐無症狀帶原感染!預防7件事,訪客別沒洗手抱寶寶

作者: 游資芸

國內新增1例未滿1個月女嬰腸病毒重症,比較特別的是,女嬰家人無症狀,出生後未返家,可能是無症狀帶原者傳染!新生兒腸病毒感染很特別,要不就沒事,要不就是猛爆性!提醒爸媽隨時注意寶寶症狀。

寶貝健康 8成大人感染沒症狀,預防新生兒腸病毒,這7件事別做!

作者: 游資芸

可怕的新生兒腸病毒,在大人身上8成以上沒症狀,大部分傳播源來自週遭親人,如何防範?小兒感染科醫師提醒這7件事,爸媽們千萬別做!

寶貝健康 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謹慎控制孩子含糖飲料、甜點

作者: 林宜屏

(2024/07/05更新)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流行期,隨著氣候逐漸炎熱,腸病毒傳播風險提升, 5 歲以下的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研究發現降低高血糖可減少腸病毒重症風險,應該謹慎控制孩子含糖飲料、布丁、果凍等甜點,以降低腸病毒重症風險。

醫師專欄 告別溼答答,內外除溼這樣做!注意這7個溼氣過重症狀!中醫師教你有效除溼的方法

作者: 馬光醫療網

有在看中醫的您們,對「溼氣」這麼名詞一定不陌生,但坐在您對面的中醫師跟您說濕氣的時候,您真的有懂嗎?還是左耳進右耳出呢?

寶貝健康 第三起腸病毒重症!全額補助弱勢兒童接種腸病毒疫苗省萬元

作者: 林宜屏

腸病毒預計在五月底至六 月中會進入高峰,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近期腸病毒急診人次已創十年新高。國內新增第三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台北市、新北市紛紛宣布:幫家長省萬元,全額補助弱勢兒童接種腸病毒疫苗!

寶貝健康 腸病毒重症再添一例!七月大男嬰染克沙奇 A2 型併發腦炎,新北市中和、板橋、淡水為高風險區

作者: 林宜屏

繼 4 月初,公布台灣今年第一例首例腸病毒重症後,疾病管制署昨(16)日表示,國內又新增 1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目前新北市中和、板橋、淡水區列為腸病毒高風險區,須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

寶貝健康 腸病毒拉警報! 7 月大女嬰中鏢,國內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現蹤

作者: 林宜屏

疾管署提醒,近期腸病毒疫情持續上升,國內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現蹤,7 月大女嬰中鏢!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 3  月下旬開始上升,於 5  月底至 6  月中達到高峰,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

寶貝健康 3歲童染A流併發腦炎身亡,今年最小流感死亡個案!打疫苗不完全免疫,對抗流感6招必做

作者: 游資芸

最新流感併發腦炎案例僅3歲!提醒爸媽,現在流感疫情正處高原期,小心孩子的危險徵兆,千萬別對流感疫情掉以輕心!

寶貝健康 8 天大女嬰!國內新增 1 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是她

作者: 林宜屏

上週新增 1 例感染克沙奇 A6 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為南部出生 8 天大女嬰!面對來勢洶洶的腸病毒, 5 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爸媽準備好迎戰了嗎?

寶貝健康 對抗流感,這個最有效!10/2 開放接種,快帶寶貝來一針

作者: 林宜屏

最近流感在校園中肆虐,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發生風險持續。疾管署提醒,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於 10 / 2 起開打,快帶孩子去增加抵抗力!

寶貝健康 腸病毒來襲!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

作者: 林宜屏

國內今(2023)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南部 10 個月大男嬰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 D68 型感染併發重症死亡。近期腸病毒疫情升溫,且隨著國小、國中開學,家長跟孩子都要小心注意腸病毒來襲!

寶貝健康 腸病毒來勢洶洶!今年恐爆發大流行?4大重症前兆家長必讀

作者: 詹前俊 醫師

臺灣每年的春秋,都有一波腸病毒的流行期,而5、6月份往往是腸病毒流行期的高峰,在3年新冠病毒疫情嚴格防疫隔離下,腸病毒感染沒有流行,許多嬰幼兒體內幾乎都沒有腸病毒的抗體。但隨著新冠病毒逐步解封和疫情分類即將降級,最近的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開始增加,也分離出容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及D68型,不免讓新手爸爸媽媽們擔心今年幼兒腸病毒的疫情,有可能會爆發流行嗎?腸病毒的重症會增多嗎?

防疫懶人包 肥胖病友患新冠易併發重症!符合2指標要當心

作者: Editor

近期本土疫情升溫,開工首日確診增幅破百,與上週同期(1/23大年初二)相較增加了110.8%。而臃腫身形又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風險群,也容易因為流感發生重症住院,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更是數不勝數。因此,醫師呼籲大家控制體重,永不嫌晚。

寶貝健康 2年來首見腸病毒重症!5個月女嬰無呼吸心跳治療中 出現5警訊要儘速就醫

作者: 李佳芢

適逢國內的防疫措施逐漸解封,各種流感、病毒流行風險逐漸提高。雖然目前正值冬天,但仍須提醒爸媽們提防腸病毒的威脅,若出現5大警訊,要儘速帶孩子到醫院就醫,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

健康百寶箱 常出現偶發性暈眩要當心! 妙齡女跳舞突斷片 竟被診斷出「頸源性眩暈」

作者: editor

一名26歲的楊小姐,4年前因為練舞意外被舞伴踢飛昏倒,雖然緊急送醫治療,檢查確認沒有腦震盪及腦出血等嚴重症狀,但之後開始出現偶發性眩暈,尤其示範舞蹈動作時,在一陣眩暈後,就秒昏倒,雖然很快醒來,卻造成舞蹈教學時非常大困擾,期間做過影像學與神經學(腦電波及神經傳導)檢查但皆無異常。因為反覆眩暈,有時昏倒,最後決定就醫,才發現原來是「頸源性眩暈」。

寶貝健康 34週早產兒存活率高嗎?專家解說34~37週晚期早產兒照護要訣!

作者: Jiun

台灣早產兒人數逐年攀升,晚期早產兒相對早期早產兒的存活率高很多,不過仍可能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本文邀請新生兒重症照護專家朱世明醫師,來解析早產兒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34週-37週出生的晚期早產兒,以及其營養照護要訣。

健康百寶箱 口罩也會過期!醫提醒1環境影響口罩防護力

作者: 林雁

疫情伊始,家裡囤了不少口罩,以為可以用很久,但沒想不到口罩也會過期!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日前發文提醒民眾口罩過期防護力將下降,因此一定要記得檢查保存期限!

寶貝健康 4歲女童罹腦膜炎,搶救不治!母成立基金會籲爸媽提高警惕

作者: 林雁

腦膜炎對於免疫力低的嬰幼兒而言,是一種重症疾病。由於初期症狀與流感相似,早期發現與確診不易。愛爾蘭一位媽媽就分享女兒罹病後僅6小時便不治身亡的經歷,呼籲父母對腦膜炎的發生提高警覺性,盡早治療,避免悲劇發生。

寶貝健康 23年前921大地震!6歲小傷患與急診醫師的感人故事

作者: Editor

隨著上週917花東地震發生後,接連幾天地震仍持續發威,提醒民眾想起23年前的921大地震,當時一陣天搖地動,中部災情慘重,震碎了無數個家庭,造成天人永隔,至今仍讓人心有餘悸,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醫師回憶起23年前的那晚,他在急診時遇到一名六歲小傷患的故事,讓人動容!

防疫懶人包 寶貝反覆發燒好苦惱!破解發燒迷思,居家照護法

作者: 林雁

國內疫情尚未停歇,孩子毫無預警的發燒絕對是最讓父母手足無措的事。更遑論最近兒童重症個案頻出,本土也已出現多系統炎症徵侯群案例。小小孩表達能力不足,是否確診、症狀的嚴重程度全賴父母觀察。家長們惟恐在家觀測不當、照顧不周,影響孩子一生。醫師詳解居家照護準則,讓爸比媽咪們不用手忙腳亂!

防疫懶人包 母湯!疫情宅在家後遺症 2成的人忘刷牙恐增染疫風險

作者: 邱明瑜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指出,牙周病是國人易忽略的口腔疾病,若忽略牙周病初期症狀,將導致掉牙、引發全身系統性疾病。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表示,台灣牙周病盛行率高達8成以上,研究顯示罹患牙周病者染疫後,比起一般人增加 8 倍死亡率、轉送加護病房機率高3.5 倍,惡化成中重症風險的機率大幅提高,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忽略口腔照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