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鴨捲媽
這兩天大家應該都在迎接校門開的日子, 本來應該要開始輕鬆快樂happy time。 不過這學期開始鴨弟要轉到公幼, 開學還是要繃緊神經面對各種狀況。
作者:琦琦
11 多年前得知懷孕的那一刻,我又驚又喜,因為做人計畫實現,有個小生命要誕生在我們家了!我常覺得孩子出生前,總是在天上飛呀飛的,選定父母後才決定降臨在哪戶幸運的人家,而在 11 年前,小包出生了。
作者:莎拉媽媽
提供原料,參與製造,但不投入升級和維護?這個確實滿匪夷所思的,製造一個產品,卻在上市後興趣缺缺...完全無規劃和期待,把自己定義為「原料供應商」,產品到底有沒有發揮功用及成功在市場競爭下存活,都非關己事。
作者:莎拉媽媽
你可以說服自己All is well, 可你改變不了創傷「代代相傳」。我同意承認孩子有狀況,跟隔壁或者整個村比起來「不冒尖」,彷彿控訴自己是個失敗的父母,沒有人指著鼻子;但心裡就是這麼覺得,就像廠商被客訴「你的產品不良」,而你不知道怎麼修。
作者:莎拉媽媽
遇到挫折時的發洩以及修正,練習樂器大概是最好的體現,挫折和成就感交替循環出現。在廚房洗碗的我,聽著他練琴,某一段的節奏真的是錯了,也按錯幾個音...
嗨,我是大腦媽媽,我是心理學博士候選人,也是一名媽媽。從我懷孕開始,發現很多媽咪對於育兒的方式產生困惑與誤解,因此在「大腦媽媽」的部落格中,我將分享以大腦科學、發展心理學的觀點,討論嬰幼兒認知、語言、情緒、學習發展,提供父母以科學為基準的育兒觀!
作者:大腦媽媽
大約在腦寶剛學會走路時(約一歲初),我們收到托嬰中心老師的訊息「腦寶最近喜歡拿著玩具走路,但因為怕腦寶跌倒,所以學校會請腦寶把玩具放下來再走,希望媽咪在家裡也能提醒腦寶不要邊走路邊拿玩具喔!」對於托嬰環境來說,這樣的確是個較安全的方式,但換作家裡一對一面對孩子時也該如此嗎?部落客大腦媽媽分享以下心得。
作者:大腦媽媽
近10年開始,出現一種新的副食品餵食法「寶寶主導式離乳法」(Baby-led weaning, BLW),由寶寶自主性的拿取食物,用自己的步調與方式餵食自己,並且主張寶寶可以吃「整個食物」,最近也越來越多台灣的媽咪們使用這種方式,鼓勵孩子自主學習進食。
作者:大腦媽媽
記得剛進去月子中心的時候,那邊非常資深的護理人員教我如何照顧寶貝,當你無法安撫寶貝的時候只要放「白噪音」就能超級神奇的瞬間讓寶寶安定下來,不過「白噪音」究竟是什麼呢?
作者:大腦媽媽
近期的育兒觀念提倡「幼兒為中心」戒尿布法,意思是等寶貝們都準備好了再戒,也希望爸媽多給寶貝們一點時間,不需要操之過急,那麼什麼時候戒尿布比較好呢?
作者:大腦媽媽
生產的過程,原是一個美好的旅程,父母期待著未知的新面孔即將降臨到我們的身邊。但這樣的旅程,有時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媽媽可能會遭受長期害喜、孕吐、對某些味道或食物感到噁心,除了生理上的不適外,有時還會有心理上的壓力,例如長輩的教養問題、婆媳問題、習俗問題、養胎安胎與保健食材、甚至生男生女都會成為爭吵的開端,導致媽媽在還沒生產前,就先患得產前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