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品攸
因應少子化,國民健康署證實預計將現行10次產檢補助增加至14次,且超音波補助也從1次提高到3次,最快於111年上路,可說是孕婦一大福音!
作者: 林嬪嬙
產檢當中,很多孕媽咪都很害怕「喝糖水」,這是為了要檢測孕媽咪的血糖,萬一發生「妊娠糖尿病」,對準媽咪和胎兒都有很大影響。為了預防,孕婦在飲食方面有什麼限制嗎?確診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又該怎麼控制血糖呢?
作者: 許宜津
天啊!被醫生宣告有「妊娠糖尿病」,聽說很多東西都不能吃?「是不是不能吃飯,水果只能吃芭樂?」這樣胎兒會不會沒有營養長不大?別緊張!讓營養師告訴你正確妊娠糖尿病飲食原則,讓胎兒和自己一起營養滿分。
作者: 湯佳珮
自費產檢有必要做嗎?到底要做哪些自費產檢項目?醫生推薦要做的產檢項目有哪些?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自費產檢要收掛號費嗎?何時要約自費產檢?
作者: 戴筠
與一般孕婦相比,大齡孕媽咪不但要面對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的風險,還要承受年紀伴隨而來的水腫、頻尿、筋骨痠痛…等症狀。在秋冬季節最好服用驅寒保暖、溫補腎陽的茶飲穩定胎象。看中醫推薦超簡單兩款茶飲,補腎氣又能舒緩緊張情緒。
作者: 湯佳珮
為什麼會早期破水?一旦早期破水,立刻就必須生產了嗎?台灣海洋性貧血的帶因比率高達6%,妳中了嗎?高齡產婦會有哪些風險?發生子癇症的孕婦,生產之後,會發展出慢性高血壓或長期的神經後遺症嗎?有高危險妊娠的孕婦,需要做更多次產檢嗎?
作者: 編輯部
懷孕中期有很多問題想問,但產檢時間太匆匆,常來不及提問便結束!別擔心,孕媽咪害羞不敢問的、看診時忘了問的,我們幫妳問!
作者: 編輯部
懷孕後好想吃甜食,怎麼辦?別擔心,專業營養師告訴妳,如何用天然食物代替甜食,以及如何聰明選糖,並提供營養滿點的甜食食譜,讓孕媽咪吃得甜蜜又安心。
作者: 戴筠
懷孕以後,妳的身體彷彿成為了寶寶的「中央廚房」,所有吃進去的食物都經過精密的營養計算與評估。但當中央廚房本身運作出現問題,如何確保「送餐品質」,成為媽咪的一大課題。我們邀請專業營養師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孕婦量身打造專屬菜單,讓妳在吃得健康之餘也能為寶寶提供充足的營養!
作者: 戴筠
(2020-11-18更新)孕期暈眩是懷孕以後常見的症狀。為何懷孕容易暈眩?有哪些危險因子會造成暈眩?暈眩伴隨腹痛、出血、心悸代表什麼?又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暈眩?
作者: 林靜莉
媽咪懷孕後,為了自身與胎兒的健康,大多會留意飲食上的控制,例如:均衡飲食、避免高糖分食物等,才不致使血糖飆高或偏低。除了這些基本原則必須遵守外,烹調方式及食用時機也得注意,才能安然度過孕期。
作者: 林靜莉
聽到妊娠糖尿病篩檢,不少孕媽咪都聞之色變,一想到要喝濃濃的糖水,胃就開始翻滾,這次我們特別拍攝篩檢過程,並專訪醫師預防妊娠糖尿病上身的方式,讓孕媽咪孕期可以一切順利。
作者: 林禹宏
孕婦的年紀愈大,發生一些併發症的機會也會增加,例如流產、早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等,同時新生兒產生缺陷的機會也比較高。不僅如此,2018年1月在歐洲生殖醫學會期刊(Human Reproduction)有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生產的年紀愈大,將來下一代不孕的機會也愈高。
作者: 林嬪嬙
在高危險妊娠中,可能造成母親或胎兒的併發症,若能及早找出影響懷孕的危險因素,並且加以治療,就能改善此狀況。然而,究竟孕媽咪在懷孕期間可能出現哪些併發症呢?
作者: 林禹宏
大約4%~7%的孕婦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會產生許多併發症,例如胎兒過大,導致難產或剖腹產、妊娠毒血症、胎死腹中等,出生後寶寶可能產生低血糖、低血鈣、黃疸等。肥胖、家族史、或是體重增加太多和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有關。此外有些研究發現,睡太久和睡太少都會影響葡萄糖的代謝,2017年4月的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孕婦的睡眠時間長短也和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有關。
作者: 林禹宏
運動不但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增強體力,對孕婦也有很多的好處,例如減少妊娠糖尿病、避免寶寶太大、幫助生產。2016年12月在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運動還可以減少剖腹生產。
作者: 林禹宏
大約有10%的孕婦會發生妊娠高血壓,甚至嚴重到變成妊娠毒血症(指妊娠高血壓合併有蛋白尿,會增加孕婦和胎兒的併發症,甚至死亡)。雖然懷孕中發生的高血壓在產後就會逐漸恢復正常,但是2016年在美國婦產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有一項研究發現,妊娠高血壓的婦女將來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
作者: 湯佳珮
肚子太小,表示胎兒營養不良、長不大?肚子太大,表示胎兒太大?為什麼每個孕婦的肚子大小都不同?懷第二胎時肚子會比較大?肚子尖的懷男生,圓的懷女生?
作者: 湯佳珮
為了避免得到妊娠糖尿病,醫師大多會請孕媽咪們「控制體重、少吃甜食」,不過除了少吃甜食之外,飲食方面還可以注意哪些細節?近年來很夯的低GI值飲食究竟是什麼?萬一得到妊娠糖尿病,如何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
作者: 吳慧敏
懷孕,帶給許多媽咪無限的期待與喜悅,但也有可能出現許多的不安與不適。從胚胎順利著床後,準媽咪將會歷經約莫280天的懷孕歷程,您可能常在揣想胎兒現在在做什麼?您可能會經歷孕吐、腹脹、便秘等不適?您可能在想著要做些什麼檢查?……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嶄新的經驗,既期待又緊張。本期特別企畫,重點提醒孕期十月該注意的重點、產檢時程、胎兒變化等,讓您安心準備迎接寶寶的出生。
作者: 劉怡琳
臺灣的外食人口逐年增加,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餐餐外食已經是許多人每天的生活寫照,關於外食可能產生飲食不均衡、高油高鈉等問題,錯誤的飲食方式影響身體健康,尤其是懷孕女性需要攝取充分的營養,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養分,究竟三餐在外的孕媽咪該怎麼吃才能補充營養?本文邀請專業的營養師,為孕媽咪詳細解說外食的注意要點。
作者: 湯佳珮
簡單來說,孕期只要發生會危害到母胎安全的情況,就算是「高危險妊娠」。「高危險妊娠」的發生率約為10%,由於範圍涵蓋相當廣泛,本篇文章僅列舉幾項最常見的幾種情形,例如:懷孕初期異常出血、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早期破水、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早產…等,亦包括其他內科相關問題。 雖然有些疾病或狀況很難事先預防,不過仍然有一些危險因子可以盡量避免,建議孕媽咪除了盡量遠離危險因子之外,也要定期產檢。一旦被診斷出有「高危險妊娠」問題時,只要配合醫囑服藥與定期追蹤、飲食控制,相信寶寶仍能平安、順利地誕生。
作者: 湯佳珮
為了胎兒的健康,母親的每日飲食必須既均衡又營養。但當營養素攝取不足時,該如何選擇孕期營養品?本文請營養師提出孕期營養品的服用叮嚀、選購建議、孕期飲食提醒,讓您的各種疑惑順利迎刃而解,開心迎接每一天。
作者: 陳姵樺
睡眠對人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孕媽咪來說,長期熬夜造成睡眠不足,有可能讓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發生的機率增加,進而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建議孕媽咪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品質,盡量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