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美國 共有162筆資料

新知快遞 AIT開箱、黑熊賣爆、花蓮0元!避難包怎麼突然變全民熱潮?

作者: 江睿毓

最近「避難包」成為熱門話題,從美國在台協會(AIT)在臉書分享開箱文,到各種民間防災包賣到缺貨,然後是花蓮縣政府免費發送防災包,大家都開始認真備起來了! 到底為什麼避難包突然這麼紅?背後有什麼原因?又該怎麼準備屬於自己的避難包呢?

新知快遞 美國宣布不再建議孕婦和兒童打新冠疫苗,台灣是否跟進?預計6月討論!

作者: 王佳琦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在5月27日宣布,美國政府不再建議健康的孕婦和兒童定期接種新冠疫苗,只建議高齡或高風險族群接種,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也同步更新了接種政策,這項改變主要是因為病毒不斷變異,而目前疫苗對新變種的保護力不確定。

名人家庭 42歲林依晨再懷二寶!坦言孕期更具挑戰,只為「小小林」不再孤單

作者: 江睿毓

林依晨再度懷孕了,雖然孕期反應比第一胎更辛苦,但為了讓3歲半的「小小林」有手足陪伴,她還是勇敢再拚一次。老公長居美國,她獨自帶小孩,幸好公婆和家人是神隊友,讓她在忙碌中還能喘口氣。

學習當爸媽 校園禁用手機,爸媽成最大阻力的2大原因

作者: 親子天下

美國學校開始了一波禁用手機的風潮,但超過8成老師反應,家長很愛傳訊問候;4成發現學生筆電被遠端監控,「家長需要不間斷的與孩子保持聯繫,是個問題,」一位紐澤西的中學英文老師說道。

產後照護 外國媽媽不用坐月子?先看看美國老公怎麼照顧產後老婆!

作者: 周品攸

產後要不要坐月子一直是熱門話題。東方人注重傳統禁忌和月子中心休息,但也有人認為「外國人都不坐月子」。但西方人真的不用調理身體嗎?有網友分享美國的產後調理方式,引發大家熱烈討論。

寶貝健康 如何避免兒童近視?全球三成兒童近視東亞居冠,英研究:太早開始正規學習

作者: 親子天下

疫情影響生活型態,加上愈難控管的 3C 產品使用,時間過長的室內生活,讓孩子及早近視,英國、美國、加拿大的眼科醫師皆呼籲,要讓孩子走出戶外玩耍。

醫師專欄 沒有直接接觸與麻疹病人,也會感染麻疹嗎?麻疹3大常見問題及疫苗接種

作者: 陳菁兒醫師

依據WHO資料顯示,​​​​全球麻疹疫情於近年明顯升溫,疫情以歐洲區增幅最多,且以不滿5歲的孩童最為嚴重(佔報告病例約40%)。美國亦有部分地區傳出報告病例。另鄰近我國的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區則有印度、印尼等國疫情持續。

健康百寶箱 麥當勞不只獵人之亂!美國麥當勞爆 49 人染大腸桿菌 1 亡, 6 招遠離大腸桿菌食物中毒這樣做

作者: 林宜屏

台灣麥當勞這兩天因為新的「獵人」(HUNTER×HUNTER)聯名活動,引發粉絲暴動與討論,但不只「獵人」之亂!美國麥當勞爆發爆發大腸桿菌,至少 49 人感染,其中 1 人死亡, 1 名兒童引發可導致腎衰竭的溶血性尿毒症。台灣麥當勞發表聲明澄清食材來源無虞,食藥署則傳授 6 招遠離大腸桿菌中毒。

新知快遞 亞洲首例成人「分肝種腎」給幼兒移植成功!助八歲病童脫離洗腎人生

作者: Editor

臺北榮總腎臟移植團隊,克服萬難,以「無中生有、分肝種腎」的方式,分離肝臟找出健康的肝靜脈,利用捐贈靜脈製作延長通道,與腎靜脈進行吻合重建,成功將成人腎臟移植於低體重兒童的肝臟內,幫助八歲吳小妹脫離終身洗腎枷鎖,迎向多采多姿的健康人生。經過文獻搜尋,利用肝靜脈嫁接延長血管的重建方式,僅美國曾施行二例。

寶貝健康 男童吃小卷噎到,哈姆立克救一命!兒童易噎到 5 種 NG 食物及必學 2 種急救法

作者: 林宜屏

日前,一家人到屏東恆春旅遊,用餐時一名國小男童被小卷噎到,還好餐廳老闆立即出手相救,以「哈姆立克法」成功救回男童一命。在美國,每五天就有一名兒童因為食物引起的異物梗塞而窒息死亡,爸媽快來看看哪五種兒童易噎到的 NG 食物要避免,跟必學兩種急救法!

醫師專欄 小孩為何愛吃糖?關鍵在家長!從老鼠實驗看孩子愛吃糖

作者: 阿包醫生

長期吃糖會怎麼樣?美國布魯克林學院的教授斯克拉法尼,在學生時期曾針對老鼠做一項嗜糖實驗,他餵老鼠吃超甜麥片,老鼠吃得非常快,爾後他再將超甜麥片放在明亮的籠子中間,測試老鼠會不會跑過去吃,結果,天生討厭開放明亮空間的老鼠,竟然克服恐懼,向超甜麥片直衝,並狼吞虎嚥吃光!

學習當爸媽 頂大迷思、非自願課外活動......導致孩子崩潰、過勞的7件事

作者: 親子天下

明明是肯定多元發展的教育體制,進了升學制度或家長眼裡,就變質成全方位發展的全能競賽。成績滿分、滿級分還不夠,要比運動參加校隊、要比檢定上台演奏、要提前布局補未來學的……。美國大學教授直擊,家長「怎麼讓孩子持續過勞、崩潰」!

學習當爸媽 嬰兒床一次就選對!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同房不同床

作者: 高旻君

睡眠對寶寶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寶寶能夠好好睡覺,爸媽也才能有好的睡眠品質,不會累出熊貓眼。美國兒科醫學會以及國健署都建議:同房不同床,原因是什麼?如何一次就選對嬰兒床?看這篇馬上找到答案。

醫師專欄 睡不著怎麼辦?睡前泡足湯,按摩這 2 個穴道幫助入眠

作者: 馬光醫療網

睡眠障礙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對許多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造成了嚴重影響。失眠,作為睡眠障礙的其中一種,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不僅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而且在台灣的盛行率更是高達28%。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的DSM-5對失眠的診斷標準,失眠不僅是入睡困難,還包括了持續時間超過一個月且伴隨著白天出現倦怠、嗜睡、情緒煩躁、難以專心或身體不適等症狀。這種情況對個體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產生了負面影響。

親子教育 學校打電話總打給媽媽?試著提高爸爸參與感打破魔咒

作者: 親子天下

開學了,當老師要找家長時,是否不管媽媽有沒有空,總是先找媽媽呢?美國的研究發現學校總是先找媽媽的原因,並提出破解之道。

學習當爸媽 你想要使用社群媒體「曬小孩」?父母請先考慮這五大風險

作者: 親子天下

家長分享孩子的成長動態,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否洩露孩子的隱私」,不只是在心裡想想那麼簡單就能清楚判斷。八成的美國家長已經不在社群媒體分享孩子的訊息,新時代還有哪些「sharenting」風險?

家庭關係 爸爸們想要的是什麼?其實只要家人「看見」他

作者: 親子天下

美國在父親節前夕的調查,希望找到爸爸們的需要與想要,沒想到,看來陽剛的爸爸,心中有很多跟人們想像不同的一面跟委屈。他們最想要的是希望被看見,而且很需要心理支持。

學習當爸媽 對孩子最大的期待不再是結婚生子、高薪工作!美國父母調查反映全球心聲

作者: 親子天下

爸媽們曾因為自己帶孩子的想法、做法與過去世代不同,而懷疑自己嗎?美國針對兒童與青少年的父母進行的大調查,發現了全球爸媽共同的時代現象。大家愈來愈尊重孩子的個人差異與發展,也享受育兒人生,但卻潛藏一項廣泛存在的危機⋯⋯

健康百寶箱 如何擺脫社群平台上「杏仁媽」的扭曲飲食建言?

作者: 親子天下

信不信,如果你自己不是,那麼,很可能身邊也有一個「杏仁媽」、「杏仁人」。杏仁媽是美國媽媽們在抖音上的熱門話題,也是她們在聚餐頻頻的節慶旺季、或是享受食物時,最不想遇到的人。杏仁媽是什麼人?如何面對她們?

健康百寶箱 沒心臟問題竟也猝死,元兇是它!1招警覺心血管風險高4成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提起睡眠呼吸中止症,所有人都會想到這是一種好發在男性身上的疾病,但你若真這麼想,恐怕問題就大了。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就認為,女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案例恐被低估一倍,原因可能是兩性生理結構不同,造成症狀不同。而奇美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志金醫師則提出另一個觀察結果,導致女性從未發現罹病,或家人從未警覺。

學習當爸媽 孩子就是不聽話,怎麼辦?結合黑臉和白臉的教養心法

作者: 親子天下

「孩子就是不聽話」是很多父母常常面對的難題。應該要誰扮白臉?誰扮黑臉?有沒有用呢?美國爆紅的心理師教年輕爸媽們如何一個人就能同時扮白臉跟黑臉,打動孩子的心。

醫師專欄 孕期、產後不可輕忽血壓變化!研究:患妊娠高血壓,晚年失智風險恐增高!

作者: 曾翌捷

美國心臟協會曾發表聲明,呼籲罹患上述妊娠併發症的產婦,需多注意未來心血管疾病(包含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周邊血管疾病、及心臟衰竭)的發生。近日,發表在2022年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年會的研究也顯示,患有妊娠高血壓疾患的女性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因此不管在孕期或產後,媽咪們都要多注意血壓的變化。

學習當爸媽 和時間賽跑4萬里求藥救子 便當夫人加速DIPG新藥核准輸台

作者: Angela

生命可輕如鴻毛,也能重如泰山,料理研究作家「便當夫人」4歲稚子晨翔,因罹患彌漫性內生性腦幹膠質瘤(DIPG),從發病到辭世僅229天。過程中,不辭萬里爭取加入美國新藥臨床試驗,還飛德國求藥,最終無法如願從死神手上搶回愛子。

學習當爸媽 小孩除了吃糖、玩玩具沒有其他興趣?資深老師教你發掘孩子的興趣!

作者: 妞新聞

孩子到底喜歡什麼?除了糖果餅乾、玩具以外,要怎麼看出孩子有什麼「興趣」呢?台灣籍美國幼教師艾瑪老師就在IG上分享幾個實用小技巧,接下來就讓編輯整理起來讓爸媽們參考參考吧~

家庭關係 夫妻總在瑣事上有分歧?接受彼此的不同!4方法與差異共存

作者: 胡明瑜

美國心理學專家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透過實證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非常幸福的夫妻,他們的婚姻中依然有69%的問題是無解的。也就是說,夫妻間很多矛盾是必然存在的,並且這些問題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婚姻再幸福,一生中也會有至少兩百次離婚的念頭和五十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聽起來是不是讓人覺得很「喪」?其實,化解衝突的祕訣,不是要消除差異,而是要與差異共存。

學習當爸媽 不知道怎麼跟寶寶玩?美國幼教師分享5個「與寶寶互動的重點」:玩具不需要太多!

作者: 妞新聞

新手媽媽們常煩惱到底該怎麼跟孩子互動?跟寶寶玩他們看得懂嗎?對著寶寶說話有意義嗎?寶寶讀繪本有用嗎?寶寶互動一定要用玩具嗎?種種問題如雪花紛飛,其實主要的煩惱都是怕孩子還太小,會不會什麼都看不懂、讀不懂大人的意思而讓互動、教育徒勞一場,但台灣籍的美國幼教師艾瑪姊姊非常建議爸媽在嬰兒時期就多跟孩子玩,並提出可以幫助寶寶發展的5個互動重點給大家參考!

學習當爸媽 如何擺脫嬰幼兒挑食焦慮?讓大人小孩責任分工的餵食法

作者: 親子天下

大人常常不是在餵嬰幼兒,就是在想,要給他們吃什麼?擔心他們營養不夠、胃口不好、或是過重、過輕、不健康。美國行之有年的古老智慧,讓大人、小孩責任分工、各司其職,減輕大人的焦慮。

家庭關係 父母偏心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專家傳授7原則,讓孩子感受你的愛一樣多

作者: 未來Family

爸媽究竟會不會偏心?根據美國一項調查,65%的母親和70%的父親表示自己偏愛某一個孩子。人難免偏心,但父母偏心得太明顯,容易造成手足的隔閡,「不被偏愛的因為被忽略、容易嫉妒;被偏愛的也不見得快樂,除非他占盡好處又很自私,否則多數人也想跟手足好好相處。」

親子教育 幼兒園可能也存在霸凌!孩子出現這些行為要當心!

作者: 實習編輯 鄭茗方

霸凌是許多兒童和青少年的常見經歷。根據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調查指出,多達一半的兒童在就學期間都曾遭遇霸凌,且至少 10% 的兒童長期受到霸凌。但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校園霸凌其實從幼兒園就存在!

寶貝健康 美國兒科學會:嬰兒請別這樣睡!

作者: 親子天下

美國兒科學會公布了新的嬰兒睡眠指南,發現很多父母們不經意、覺得比較容易哄小孩、或以為會讓孩子看起來很可愛的作法,其實都暗藏危機。想讓孩子睡得又好又安全,最重要的原則,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