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筠
寶貝可以自己入睡,爸媽就可以有更多的Me Time。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要不要分房睡、如何訓練寶寶自己睡,成為許多爸爸媽媽的煩惱。何時可以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睡一間房?如果孩子先天缺乏安全感,怎麼訓練比較好?
作者: 戴筠
你曾經當著孩子的面與另一半爭吵嗎? 1歲以下的寶寶雖然聽不懂大人講話,但看到父母衝突仍會感到害怕。夫妻吵架在所難免,無論如何,千萬別傷害孩子!
作者: 廖笙光(光光老師)
叫孩子做家事好像要他的命,總是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不是要叫個1~20遍,就是很敷衍地隨便做一做,都要爸媽氣到爆炸才做得好。怪的是,明明就可以做得很好,為什麼總是要搞到大人氣呼呼的呢?
作者: 戴筠
俗話說「3歲看大」,習慣的好壞會影響人的一生。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呢?專家建議從訓練生活自理能力開始著手。想知道2~3歲的小寶貝要學會做哪些事?爸媽如何訓練?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邱平
「嗚~媽咪!姊姊又打我!」「哼!明明就是妹妹先搶我玩具的!」面對孩子們每天不斷上演的衝突與糾紛,爸媽們感到疲於應付嗎?究竟該打該罵?還是該哄該罰?
作者: 編輯部
教養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的孩子也在成長中不斷變化,要如何不被情緒、對立牽引導致教養走樣,我們需要掌握「正向教養」的十項基本原則。
作者: 嬰兒與母親編輯部
身為父母,很容易不自覺地陷入比較,而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氣質和特點,要能看見孩子的獨特,才能給予並建立自主發展的機會。
作者: Editor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可塑造的嗎?人的大腦有許多「神經元」,神經元之間的活動所形成的連結網絡,會決定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對周遭世界的預期,以及如何與他人互動的技巧。所以,家長在教養中的選擇,具有精心打造那些能在孩子大腦發育過程中被保留下來的神經網絡的力量。
關鍵字: 教養、行為發展、大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