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手機,孩子的生活也是。想要擺脫對3C的依賴,以及平衡學業與電子設備的使用,到底該怎麼做呢?這是很多爸爸媽媽關心的問題!
作者:許嬰寧
另一半真的很好,育兒方面也是,很容易和小孩打成一片,層出不窮的怪招,把小孩逗得嗨嗨笑。只要他有空,就會想幫孩子洗澡、接送、下廚。可是最近我發現,如果小孩太歡、歡太久,踩到他的線了,他最後會蹦出一句話「下次不帶你來了」讓我聽了就頭皮發麻。
作者:阮湘雯
隨著新的一年到來,許多家庭開始計劃如何讓2025年過得更健康、更幸福。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要先有充足睡眠,才有精力開拓精彩的人生。如何幫助父母與孩子一起設定睡眠目標,透過簡單的步驟,打造健康的睡眠習慣,讓全家享受高品質的休息與幸福生活。
作者:許嬰寧
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往往會發現一些無法避免的經歷和情緒,這些經歷或多或少地塑造了現在的我們,面對過去的經歷,我們能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接納、反思,並重新書寫我們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會放下過去的恐懼,釋放自我,並迎接更真實的自己。
作者:許嬰寧
「他怎麼又這樣?」「他上次不是也有類似狀況?」「你又原諒他了喔?」有些人在感情當中,經常扮演那個原諒的人,因為很愛、因為捨不得、因為不甘心或者是因為相信對方不是故意的。
作者: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治療所近期來了一位看起來充滿了困惑與疲憊媽媽,每次來上完課,我在跟媽媽做課後總結的時候,她總是看起來很沮喪,常常說兩句就開始掉眼淚……
作者:許嬰寧
即便我是念心理學的,唸了心理諮商後,還又花了一年專門去唸了兒童發展心理,但遇到了兒童,我還不是常常感覺困惑、不解甚至很挫折,還不是跟每位媽媽一樣,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過關斬將,在做中學。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近日在影音平台有影片聲稱「千萬別吃超商麵包,因為有脂肪酸甘油酯及麥芽糊精很傷身」、「超商麵包可放3天都是因為有這些添加物」是這樣嗎?
作者:阮湘雯
大寶Hudson從今年開始打呼越來越嚴重,我站在他臥房外都聽得到他打雷一般的鼾聲,而且最近常常半夜常常醒來。而白天也精神欠佳,並且情緒起伏大,在課堂上還容易分心。為人母的第六感告訴我,孩子的身體一定出了狀況。
作者: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其實孩子不是一定要社交,但就怕他想交朋友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社交武器。如何讓孩子成為團體的一份子?社交能力是新時代小孩的競爭力,也是小朋友面對社會的必修能力。
作者:許嬰寧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不自覺地重複著「不要這個!不要那個!」。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行為,父母經常在疲憊和無奈中採取禁止的方式。然而,我們有時會忽略,這些「不要」反而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因為孩子往往只聽到重點字詞,而不理解完整的指令。
作者:阮湘雯
了解如何平衡萬聖節的活動與健康作息,對家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萬聖節如何影響孩子的睡眠,並提供家長實際可行的策略。
作者:孫語霙
從開始認真減醣,經歷了一趟三天兩夜的旅遊以及數次的聚餐,破戒吃了滿多甜食,熱量和醣量也因此超標不少次,沒想到在健身房測量inbody,體重沒什麼變化,體脂肪竟然還降了0.5kg,骨骼肌增加了0.3kg,雖然數值僅供參考,但我還是默默地開心了一陣子。
作者:許嬰寧
我和另一半在討論,迪士尼樂園、電動、滑雪......很多活動,未來是否要讓孩子嘗試。很驚訝的是...... 另一半說:「別人都有,安寶也要有。」 我皺眉:「為什麼?」 我不認同。
作者:靜靜老師說語言
孩子有「發音錯誤」,ㄉㄊ發成ㄍㄎ、ㄢㄣㄤㄥ全部都發的好奇怪......我們該帶孩子去上正音班?還是帶孩子去找語言治療師?這兩種課程對孩子來說有何差異,該如何選擇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在學習語言的路上更順利!靜靜老師會一起在這篇文章中解答!
作者:許嬰寧
「好好講,不要用哭的!」為什麼每次跟孩子說有話用講的,不要用哭的,他們卻老是哭哭啼啼做不到?把孩子當成大人看,難道是種錯誤期待嗎?
作者: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剛開學不久,在一些社團看到很多爸爸媽媽討論孩子在課本上塗鴉、將橡皮擦戳得亂七八糟,就連筆袋也都是孩子的各種創作。
作者:阮湘雯
父母都知道,睡眠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至關重,要重優質睡眠能助長大腦、發育身體、提升專注力,強化記憶力力,改善情緒;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在課業上取得非凡成就!
作者:蘇子茵 職能治療師
這幾年很多爸爸媽媽都開始重視性教育。很多爸爸媽媽也常私底下問我:「要和這麼小的孩子談性真的好不自在喔!到底要怎麼教呢?」
作者:許嬰寧
另一半因為工作關係,有一半的時間都不再台灣。老實說,忙碌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都會抓不準,合適和對方談話溝通的時機。
作者:孫語霙
有研究指出,一群進行肥胖治療的成年人中,增加了吃早餐的習慣的那群人,同時減少或保持飲食頻率不變,更有可能多減輕5%的體重,進而達到肥胖症治療的成果。
作者:阮湘雯
孩子們需要共用臥房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父母生了二寶三寶、阿公阿嬤搬進來住、雙胞胎想要一起睡、或者是孩子大了該跟爸媽分房。當臥房不夠睡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共用臥房,又同時保護孩子的睡眠呢?
初和心理諮商所創辦人 所有專家列表
專長
人際議題,情緒困擾,自我探索及親子關係。
學經歷
美國哈佛大學人類發展心理教育研究所畢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諮商心理教育研究所畢 台灣大學、台北醫學大學、東吳大學心理師
作者:許嬰寧
另一半真的很好,育兒方面也是,很容易和小孩打成一片,層出不窮的怪招,把小孩逗得嗨嗨笑。只要他有空,就會想幫孩子洗澡、接送、下廚。可是最近我發現,如果小孩太歡、歡太久,踩到他的線了,他最後會蹦出一句話「下次不帶你來了」讓我聽了就頭皮發麻。
作者:許嬰寧
當我們回顧自己的人生,往往會發現一些無法避免的經歷和情緒,這些經歷或多或少地塑造了現在的我們,面對過去的經歷,我們能做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接納、反思,並重新書寫我們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會放下過去的恐懼,釋放自我,並迎接更真實的自己。
作者:許嬰寧
「他怎麼又這樣?」「他上次不是也有類似狀況?」「你又原諒他了喔?」有些人在感情當中,經常扮演那個原諒的人,因為很愛、因為捨不得、因為不甘心或者是因為相信對方不是故意的。
作者:許嬰寧
即便我是念心理學的,唸了心理諮商後,還又花了一年專門去唸了兒童發展心理,但遇到了兒童,我還不是常常感覺困惑、不解甚至很挫折,還不是跟每位媽媽一樣,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過關斬將,在做中學。
作者:許嬰寧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己不自覺地重複著「不要這個!不要那個!」。面對孩子天真無邪的行為,父母經常在疲憊和無奈中採取禁止的方式。然而,我們有時會忽略,這些「不要」反而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因為孩子往往只聽到重點字詞,而不理解完整的指令。
作者:許嬰寧
我和另一半在討論,迪士尼樂園、電動、滑雪......很多活動,未來是否要讓孩子嘗試。很驚訝的是...... 另一半說:「別人都有,安寶也要有。」 我皺眉:「為什麼?」 我不認同。
作者:許嬰寧
「好好講,不要用哭的!」為什麼每次跟孩子說有話用講的,不要用哭的,他們卻老是哭哭啼啼做不到?把孩子當成大人看,難道是種錯誤期待嗎?
作者:許嬰寧
另一半因為工作關係,有一半的時間都不再台灣。老實說,忙碌的生活中,有時候我們都會抓不準,合適和對方談話溝通的時機。
作者:許嬰寧
有些人說,女人因為會成為母親,因此生來就是特別會照顧人,特別有愛,特別有同理心,因此也特別細膩、特別溫柔,特別能讓身旁的人感覺到溫暖。這樣的說法,對女生來說,像是一種肯定,但又像是一種責任和包袱。
作者:許嬰寧
在教導孩子時,我們都是新手,更是夥伴。我們只是求好心切,不是要責怪。別讓情緒使我們對立,失去了最堅強的夥伴關係,也失去了給孩子看的包容典範。We are in this together!
作者:許嬰寧
Amber突然情緒不穩,常常爆哭,連心愛的物品也不要。我好心安撫,卻被她推開,內心感到震驚和失落。理性分析,她才一歲半,無法控制情緒,但我的情緒卻不自覺冒出。與另一半討論後,我明白孩子的反應並非針對我,而是表達不滿。這讓我反思,當父母的同時,也是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作者:許嬰寧
早餐,如果有7-11、MOS,我絕對不會去美X美。如果還有燒餅油條豆漿店,我也絕對不會去美X美。那是一種潛意識的選擇,我從來沒有細想過為什麼。
作者:許嬰寧
心理諮商和牙齒矯正有很多類似之處,從花時間適應到承受過程中的疼痛,都是為了最終能更自在地與自己相處。透過心理諮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更好地面對內在需求和環境挑戰,最終達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作者:許嬰寧
吵架時,有時候另一半會說一些反話,其實是想讓你更關心。他們這樣做,可能是因為受傷了,但不好意思直接說。於是用生氣來掩飾受傷的心,因為直接說出來太難了。所以,當對方變得像刺蝟時,其實是更需要你的擁抱和理解的時候。
作者:許嬰寧
過多的關心可能變成不信任!有時候我們想表達關心,但對方可能會感到被限制,導致雙方都不開心。溝通不良會讓彼此誤解,進而影響到信任。透過筆者的建議,我們將會學到如何更好地理解對方,讓關心不再成為彼此之間的障礙。
作者:許嬰寧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 「好,我會重做,我重做就是。」 「沒事,我說沒事就沒事,可以不要問了嗎?」 「你還有甚麼要講的嗎?我很忙。」
作者:許嬰寧
關係的健康不是他人的觀感所能主導的,而是建立在雙方之間的真實、開放的交流基礎上,在適當的場合,勇於表達己見,並在面對對方的反擊時保持冷靜。這種方式的核心在於專注於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而非被情緒或爭執牽引。這樣的主動表達方式有助於減少防禦心理,讓雙方更容易建立互信,進而理解對方的立場。 關係的經營需要及時的、開放的溝通。透過建立良好的交流模式,人們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困難,減少誤解,並促進彼此之間的理解。在關係中,溝通的重點不僅僅是發表自己的意見,更是尋找理解和共鳴的空間,從而建立更加穩固的連結。
作者:許嬰寧
許多獨立自主、能幹的父母在教養孩子時,卻面臨著孩子被動、不敢嘗試、不願表達的困境。這種困境源於親子間溝通的疏離和心理壓力的交錯。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與對自身角色的不確定性,以及孩子對父母期望的擔憂與害怕,共同促成了兩條平行的愛與溝通線。這段隱藏在親子互動背後的緊張關係,常使得孩子害怕表達真實的需求和感受,同時讓父母感到無法完全了解孩子。然而,孩子始終渴望被理解,只是害怕因為自己的行為讓父母失望。
作者:許嬰寧
在孩子成長的旅程中,玩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這些活動中,他們不僅建立遊戲的技能,更在與其他孩子互動中學習著許多珍貴的生活課程。孩子透過玩樂所獲得的各種成長與學習,從分離練習到團隊合作、挫折因應、情緒調節以及互利分享等層面,解析玩樂背後蘊含的深刻意義,以期幫助父母更了解孩子在遊戲中的成長與發展。
作者:許嬰寧
在關係的複雜世界中,愛的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往往是使人們感到迷惑的主題。我們總是努力付出,盡力將對方置於生活的核心,卻在最後發現似乎始終無法理解對方的需要和渴望。有時候,即使對方給予的愛充滿用心和真摯,我們卻難以感受到被愛的溫暖。無論是愛與被愛,都需要一種雙向的溝通和理解,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同時也更好地理解對方,從而締造更豐富、更充滿愛的關係。
作者:許嬰寧
一位媽媽憂心忡忡地跟我說:「我女兒昨晚對我大吼!她第一次回嘴大吼!」我認識這位媽媽和他女兒很久了,女兒品學兼優,功課從來不用擔心,自動自發,還很愛看書,會自己照顧自己洗澡洗碗乖乖準時上床睡覺,談不上非常活潑外向,但也不是那種會回嘴爭鬧不休的孩子,所以媽媽的憂心我可以理解,我也覺得有點詫異。
作者:許嬰寧
有沒有看過這些狀況? 在一個餐廳裡面,看見一個小朋友在餐桌上拿著餐具敲敲打打、食物上來了還把玩著食物。這時候 父母管不動的話,就會在他旁邊說:「你再不乖乖坐好、等下餐廳老闆會生氣,會來罵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