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未來family
閱讀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愈來愈多孩子坐不住、看不進「字多」的書,該怎麼辦?兒童腦神經學博士翁仕明點出,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關鍵仍在家庭教育,只要父母願意幫一把,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並非夢事。
作者: 焦永紅、浦佳寧
眼科醫師教你用眼好習慣,掌握優視力黃金期,透過趣味遊戲、眼部保健操,讓孩子遠離惡視力,同時增加親子互動關係。
作者: 江睿毓
你知道嗎?現在的幼兒園早已超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只是教孩子基本知識,還將健康概念巧妙融入日常課程,讓孩子們從小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不論是飲食營養、視力保健,還是事故防制、健康體能,幼兒園老師們總能用創意十足的活動讓健康教育變得有趣又實用。
作者: 陳家駒院長
養卵好習慣;少吃添加物,營養也要均衡﹔補充天然藥膳,強化基礎體質﹔睡眠穩定,幫助改善內分泌﹔壓力平衡,以維持月經的規律﹔規律運動讓氣血循環,卵子更健康。
作者: 編輯/許凡喬,商品整理/劉妤韓.林暐倫
追著孩子吃飯,相信是許多爸媽的育兒惡夢。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必須坐著吃,才不會造成吞嚥困難,但又無法像大人坐得那麼正,爸媽就該為寶寶準備一張合適的專用餐椅,同時訓練定點吃飯,儘早培養用餐的好習慣。
作者: 未來family
親子一起愛運動,好處多多,這論調由張榮斌口中說出,特別權威,張榮斌是全台唯一一個「念體育系又念心理系」的臨床心理師,本身也是三寶爸,他強調,若希望孩子動起來,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開始「起而行」。
作者: 陳萱蘋
許多大人即便牙痛也不敢看牙醫,因為光是想到鑽牙聲,就害怕到直發抖。不想寶貝也跟自己一樣恐懼,專業牙醫師建議從寶寶萌發第一顆牙就塗氟,養成不怕看牙的好習慣。此外,身為孕媽咪,可以從孕期就照護寶寶的牙齒,從小養出一口好牙!
作者: 未來Family
「習慣成自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因為習慣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卻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我們。然而,每個孩子出生就是張白紙,思考及行為模式都是透過模仿來學習,因此越小養成好習慣越好。有哪些好習慣在6歲前一定要養成呢?本文邀請到專家來解析。
作者: editor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孩子們的上課模式從原本的在教室上課,演變成在家使用平板或電腦的遠距教學,孩子們的視力或多或少會受到影響。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應從小建立孩童護眼好習慣,並定期散瞳驗光檢查,監測遠視儲備量,以延緩近視的發生。
作者: 邱明瑜
酷熱的7月份還未結束,7/26又傳出有74歲資深藝人余天因為右半邊不能動,就醫治療後確認為缺血型腦中風;而7/11晚間出席台中市議會餐敘的62歲的台北副市長蔡炳坤也因出血型腦中風緊急開刀,所幸兩人目前情況皆已穩定恢復。江坤俊醫師在「江P醫件事」就提醒腦民眾,夏天同樣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生活上養成3種好習慣,就能避免腦中風的意外發生。
作者: 戴筠
「馬麻,那個掃地阿姨說他們是環保志工,什麼是環保啊?」對2、3歲的小小孩來說,「環保」這個名詞似乎遙不可及,但環保教育其實可以從生活開始做起。當「舉手之勞做環保」成為每天的生活日常,孩子就能在美好環境中健康成長。
作者: 周品攸
近日COVID-19疫情不斷延燒,日前出現全台最小確診者,出生僅2個月大,是被家人感染。連日出現許多未滿5歲的孩子確診,面對疫情的長期抗戰家長該怎麼保護孩子呢?除了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外,增強抵抗力也是「抗疫」的好方法。
作者: 周品攸
天氣有越來越炎熱的趨勢,太陽照射下的車內就像烤爐,可別獨留孩子在車內!有位年輕媽媽開車載1歲孩子外出,卻不慎將孩子反鎖在車子裡,嚇得媽媽趕緊報警,所幸孩子在受困10分鐘左右就被救出。
作者: 高旻君
天氣變化大,各種細菌、病毒蠢蠢欲動,爸爸媽媽隨身防疫小物準備好了嗎?別忘了要教導孩子勤洗手,或用濕巾保持手部清潔,外出時不要東摸西碰,才能減少生病機會,提高保護力。
作者: 許宜津
親子共讀很重要,但要讀什麼呢?「繪本」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挑對繪本,能讓孩子學習面對生活上的大小事以及對情緒的表達,一起來看看這些繪本,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習慣!
作者: 戴筠
俗話說「3歲看大」,習慣的好壞會影響人的一生。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呢?專家建議從訓練生活自理能力開始著手。想知道2~3歲的小寶貝要學會做哪些事?爸媽如何訓練?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戴筠
習慣的好壞會影響人的一生。如何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呢?專家建議從訓練生活自理能力開始著手。想知道1~2歲的小寶貝要學會做哪些事?爸媽如何訓練?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戴筠
習慣的好壞會影響人的一生。爸比媽咪可能不知道,0~1歲的北鼻已經可以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囉!想知道寶寶在這個階段要學會做哪5件事?爸媽如何訓練?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 陳萱蘋
面對孩子犯錯,不少父母處於又氣又急的情況下,第一個反應就是大聲斥責或嚴厲懲罰,然而在親子雙方情緒都很激昂時,大人和小孩都需要一段時間來冷靜,待情緒平穩後再解決問題,大人也能多出時間先釐清孩子犯錯的原因。
作者: 高旻君
夏天到,出門一下子大人小孩就全身汗濕,這時候一定要多充補水才能維持身體平衡及健康,而想要讓寶寶養成喝水的好習慣,第一步就是準備對寶寶有吸引力的水杯。
作者: 早安健康編輯部
你喝的水夠嗎?很多人忙碌整天忘記喝水,或不想跑廁所而不喝水,夏天高溫籠罩、不動也流汗故容易脫水,日本醫科大學名譽教授飯野靖彥也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儲水能力下降,令人感覺到喉嚨乾渴的神經也逐漸衰退,飲水需求因此減少,不知不覺就容易脫水。
作者: 編輯部
3歲孩子蛀牙率高達六成,這些蛀牙的原因,你家寶貝中了嗎?別再存僥倖的心,趕快戒掉這些壞習慣,好好幫孩子正確刷牙,建立護牙好習慣,從小就要做起!
作者: 陳萱蘋
從孩子的言行舉止及待人處事就可以看出是否受到大人的妥善管教。然而,這些好習慣並非一蹴可幾的!親職教育講師魏瑋志(澤爸)認為,習慣養成會經過3階段,從1、2歲就應該培養孩子3大類的好習慣!
作者: 林靜莉
當孩子一哭鬧就拿奶嘴安撫嗎?當心這樣的習慣,可能使孩子暴牙,奇美醫學中心指出,不良的口腔習慣有可能會導致上下齒列不整齊,甚至打壞口腔肌肉動力平衡,以下提供矯正3準則供父母參考。
作者: 周品攸
(2020-06-04更新)夏天一到,世界各地不時會傳出孩子被關在車內中暑、窒息的新聞,印度曾發生一名5歲女童被幼兒園老師忘在車裡一整天,等到發現時已經窒息身亡…中國也曾有4歲男童被父母遺留在車內5小時,活活熱死。
作者: 邱平
並不是每天刷牙,小朋友就不會蛀牙!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5歲幼兒的齲齒率高達79%;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189個國家12歲兒童的恆齒齲蝕指數(DMFT index)平均值為1.67顆,台灣兒童齲齒率卻高達2.5顆!究竟有哪些保健幼齒的迷思,是台灣家長應該要知道的?而培養孩子良好的潔牙習慣,又有哪些正確的教養方式?
作者: 李雪
媽咪十分重視孩子的習慣養成嗎?那麼請參考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提供妳不同角度的思考。心理諮詢師李雪認為,真正的好習慣其實無法靠訓練養成。若有充足的愛流動,孩子的好習慣會自然呈現,無須訓練。而頑固的壞習慣背後,是愛匱乏的痛苦吶喊。
作者: 魏婕綝
就孕婦而言,當肚子多了一個小生命時,更加在意自己與寶寶的健康。然而,對於最擔心的感冒、腹瀉或泌尿道感染,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
作者: 詹雯涵
大部分父母會碰到一個令人懊惱的親子課題,就是如何教出懂禮貌又守規矩的好孩子,我們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應該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邊,爸媽無不希望自己的寶貝碰見親朋好友時,能夠主動上前問好,並且於公共場合不大聲嬉鬧……究竟家長應該如何讓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