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雁
農曆新年腳步將近,歲末年終聚餐不少,即將到來的家庭團聚也令人心馳神往。但根據疾管署監測,近期國內諾羅病毒疫情上升,高於去年同期。由於諾羅病毒傳染性高,任何年齡層皆有可能感染,因此新年聚餐時,要特別注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保護孩子免受病毒威脅。
作者: 林雁
國內疫情尚未停歇,孩子毫無預警的發燒絕對是最讓父母手足無措的事。更遑論最近兒童重症個案頻出,本土也已出現多系統炎症徵侯群案例。小小孩表達能力不足,是否確診、症狀的嚴重程度全賴父母觀察。家長們惟恐在家觀測不當、照顧不周,影響孩子一生。醫師詳解居家照護準則,讓爸比媽咪們不用手忙腳亂!
作者: 林雁
疫情已稍微趨緩,但肚子裡懷揣著一個小生命的孕媽咪們還是小心謹慎,深怕染疫對寶寶造成影響。網上關於疫情的資訊五花八門,究竟確診後居家照護有何注意事項?新冠肺炎會因此影響胎兒嗎?醫師幫你一次釐清!
作者: 詹前俊醫師
台灣COVID-19疫情增加,不少家庭群聚,校園群聚的病例,兒童感染的人數也增加,也有幾起COVID-19引起腦膜炎症狀致死的病例,引起家長們的恐慌。染疫時醫生用視訊來看診,無法當面看到小病人,仰賴每天朝夕相處的家長仔細觀察,如活力變很差,問答反應遲鈍昏睡,食慾變差有嘔吐、腹瀉脫水現象,即使體溫量起來不高,也建議就醫並安排轉送或打119。
作者: Editor
近期爆出多起重症兒童併發腦炎,其中更有5例死亡,接二連三的相關案例令家長心慌慌。尤其小朋友表達能力不足,任何異常狀況都有賴於父母的觀察,更需要家長打起十二萬分精神注意。若出現這8大前驅症狀,請盡速送醫!
作者: Editor
茂盛醫院家醫科呂昀珊醫師建議輕症居家隔離的民眾,若無食慾可適時吃冰品等食物,亦可食用含鋅的海鮮,有促進食慾並加快病程的功效,其他如各類維生素、益生菌、電解水、枇杷膏也可補充,唯枇杷膏含蜂蜜,週歲內寶寶勿食用。至於,坊間流傳喝綠茶有助抗疫,醫師指效果欠佳。鼻噴劑可舒緩喉嚨痛,大人、小孩皆可適時使用,至於幫小孩拍背則有助咳痰。最後,呂醫師說,輕症民眾在家運動有助提升體力,但要監控血氧變化。做好居家照護,有助儘快恢復健康。
作者: Editor
台灣累計20萬確診人數,推估恐達總人口數的15%,即超過300萬人將染疫!茂盛醫院家醫科呂昀珊醫師指出,高齡、慢性病患、孕婦會是重症高危險群,呼吸過喘或血氧過低就快就醫;絕大多數輕症的居家照護者,建議可備妥退燒止痛等藥物使用,但不建議擅用抗生素。另,坊間流傳吃大蒜、喝芝麻油可預防新冠病毒則是欠缺實証的說法,此為提高免疫力的食材,跟維生素B、C、D同樣視為輔助品。至於,中國傳出上公廁的染疫事件,應是環境污染所致,徹底洗手、勿觸口鼻才是王道。
作者: 林雁
居家照護期間,發燒、喉嚨疼痛,偶爾的心悸與胸悶都讓人焦慮不已,深怕輕症變中症卻毫不自知,延緩治療時間。同時,家中僅有常備藥物,沒有經過診斷開藥,難以放下心中大石?繼線上課程、視訊會議,視訊診療也已因應疫情而投入使用,一起來看看居家照護如何看診!
作者: 林雁
目前國內疫情持續升溫,不斷飆升的確診人數,到處都是搶購快篩的人潮。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被感染,但是新冠真是難纏的敵人,完全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被它給盯上了。因為家人確診而正在居家隔離的網友小B,接受我們的電訪,與我們分享他的隔離生活。
作者: 李佳芢
本土疫情確診數持續飆升,今(4/21)日的確診人數更來到了2969例。之前本土首例2歲男童確診後重症死亡的案例震驚許多家長。日前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啟動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居家照護管理措施。若兒童在居家照護時,出現重症警示表徵,家長該如何應對?送醫的程序及條件是什麼?帶你一次看
作者: 李佳芢
疫情延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19日宣布,全國在1週內啟動「輕症或無症狀」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居家照護管理措施。為配合中央政策,目前也有1800多家藥局加入「藥師送藥到宅服務」,藥師公會也建議民眾準備好6大疫情期間常備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作者: 周品攸
每當寶寶拉肚子時,爸媽的內心莫不焦急、憂慮,此時到底是要立即送醫,還是再繼續觀察呢?事實上,寶寶會拉肚子有許多的原因,爸媽必須先了解狀況,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作者: 陳萱蘋
當寶寶會爬、會走的那一刻起,各種大小外傷就會紛紛找上門來!在生活之中不免出現的外傷,第一時間爸比媽咪應該如何處理?什麼情況應該立即就醫?又該如何避免呢?
作者: 編輯部
藝人陳子玄曾在臉書分享,兒子出生後患有喉頭軟化症,曾經歷半夜嘴唇發黑缺氧、肺炎、休克,過程令人膽戰心驚。新手爸媽別輕忽,軟喉症佔新生兒喉頭疾病比例60%,趕快來觀察寶寶有沒有3大徵兆。
作者: 郁筱惠
當小寶寶每當感冒,就會誘發嚴重咳嗽、呼吸急促,並伴隨咻咻的喘鳴音,這些症狀甚至常常反覆感染並發作時,代表寶寶可能有『呼吸道慢性發炎』的問題。家長該怎麼應對?且看本篇專業兒科醫師告訴您,該怎樣照顧氣喘寶寶。
作者: 陳萱蘋
當寶寶出現嚴重的咳嗽、喘鳴、呼吸次數變多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小心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惹禍!有別於歐美或日本,臺灣全年籠罩於呼吸道融合病的威脅之下,尤其是2歲以下寶寶若遭感染恐有致命危機!
作者: 陳萱蘋
最近的天氣實在讓人快熱昏了,爸比媽咪可別因此忽略了輪狀病毒對於孩子的威脅喔!即便爸媽想以一般75%乾洗手酒精來對付傳染力極高的輪狀病毒,也無法發揮太大的效果,及早給予口服疫苗才是最安心又有效的預防之道!
作者: 柯佳妤
小寶貝皮膚起疹子,有些疹病會發紅又癢,讓許多爸比媽咪心疼不已,部分疹病甚至因照護不慎,合併其他嚴重併發症。小寶寶平時應保持肌膚乾爽、勤洗手、注重身體潔淨,以遠離幼兒疹病。以下將介紹小兒各種疹型疾病與照護方式,提供給爸比媽咪作參考。
作者: 林嬪嬙
臺灣夏日高溫濕熱,正是細菌、黴菌滋生的溫床,此時,幼兒脆弱的肌膚最容易出狀況,稍有不慎,各種皮膚疾病隨之而來。因此,本文將告訴家長哪些皮膚疾病最常見,在居家照護上又該如何把關,才能讓寶寶輕鬆一「夏」!
作者: 高峻凱
氣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而使呼吸道黏膜腫脹及收縮,以致在臨床有嚴重度不等的反覆呼吸道症狀及肺功能受限。臺灣兒童的氣喘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因此對於氣喘相關知識的推廣和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者: 郭禧萱
臂神經叢損傷(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BPI),在所有周邊神經損傷疾病中最容易造成功能障礙。而兒童臂神經叢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新生兒出生時卡在產道,造成生產過程中拉扯到神經進而導致損傷,大部分是由於胎兒過大、臀位產或是肩難產。
作者: 許家寧
新生命誕生是充滿喜悅的美事,然而,早產兒不同於一般足月兒,許多父母看到早產兒第一眼,內心不禁擔心「寶寶這麼小可以存活嗎?」、「會不會有後遺症?」,除了滿腹疑問之外,更是充滿著許多不安。早產兒會面臨哪些問題?照顧方面有哪些注意要點?就讓小兒科醫師說給您聽。
作者: 郁筱惠
孩子要能健康,爸媽才有笑容!新生兒剛出生的48小時,會有哪些必要的先天疾病篩檢?出生六天起,為何要替小寶寶進行聽力篩檢?寶寶離院回家後,如何觀察嬰兒做好居家聽力行為及發展評估?六個月大嬰兒萌牙期,爸媽該注意什麼?本篇將邀請新生兒科、兒童耳鼻喉科及兒童牙科醫師共同會診,攜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 陳淑貞 主任
「膽紅素值都這麼高了,怎麼到現在才住院?明明產婦出院前指導辨別黃疸膚色教了很久,沒想到爸媽還是不會辨別?」高膽紅素血症有2%的機率會進展成危險的「核黃疸」!然而處於黃疸高峰期的寶寶往往已經出院返家了,爸媽常無法判斷膚色變黃的程度,當驚覺寶寶膚色變黃而回診,膽紅素值已經很高了!為避免這情況反覆發生,台北榮總嬰兒室護理人員創新研發「新生兒黃疸辨識卡」,大幅提升黃疸辨識度,讓爸媽在家有辨識對照的依據,使得高膽紅素血症由35%下降至12%!怎麼使用呢?本文帶您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