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ditor
聽力是語言發展的開端,先天性聽損孩子如果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6個月大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由於輕、中度聽障的孩子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孩子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的障礙,故經常被忽略,因此,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為重要。
作者: 戴筠
哭泣、生氣是小小孩正常的情緒表徵,不過孩子開始發展語言以後通常不會再頻繁哭鬧,如果寶寶1歲半以後仍常常哭鬧、發脾氣,就要小心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出問題!
作者: 林靜莉
「從孩子出生後,即可開始唸故事書給寶寶聽」臺灣兒科醫學會指出,嬰幼兒期的共讀不僅可以促進親子互動,更可以刺激寶寶腦部及語言發展的能力,藉此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作者: 陳惠玲
我的寶寶語言發展真的比較慢嗎?愈快講話,愈聰明嗎?這些是許多父母心中常見的疑惑。本文說明寶寶的語言發展歷程、如何幫助寶寶語言發展,並附有語言發展遲緩相關資源,讓爸媽安心又正確的陪伴寶寶度過牙牙學語的可愛歷程。
作者: Viento。碧安朵’s博物館
今早只是想去家裡附近吃早餐,想說隨便拿了件長袖配牛仔短褲,再搭個風格長襪,但艷寶卻有自己的意見,雖然整體來說很花俏,但又很適合她~
作者: 吳四維
作者: 黃彥鈞
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還不成熟的時候,哭鬧是表達需要與情緒的重要媒介,但爸媽應該觀察前因後果,了解孩子的需求,下一次才能懂孩子哭鬧的原因,或是避免孩子亂哭鬧喔!
作者: 李怡萱
近年來「與人溝通」的特質,已成為全球頂尖企業徵才的重要指標,而爸媽要如何才能讓孩子具備這項特質呢?從把握孩子的語言黃金關鍵期開始!研究指出語言發展較快的孩子,在未來與人互動的關係及學習狀況上,都能夠有較好的表現。不過語言能力並非是種本能,除了需要透過開發、引導,才能夠逐漸累積養成外,更與爸媽育兒時的一舉一動息息相關⋯⋯
作者: 戴筠
「小美,媽媽下班回家很累,妳可不可以不要再吵了!」「奇奇,你再繼續叫下去小心我揍你!」如果做一個小孩討厭行為排行榜,「尖叫」肯定名列前茅。寶貝尖叫到底是無理取鬧還是有跡可循?安撫瘋狂尖叫的寶貝有什麼秘訣?寶貝持續尖叫有可能是語言發展遲緩、自閉症或過動症?
作者: 戴筠
寶寶可愛的「牙牙學語」是成長發展的必經過程,這個階段需要外界大量的刺激與大人有意識的引導。有的孩子不到2歲就能說出一連串連貫的短語、將大人說話的神態學得活靈活現;有的孩子則是遲遲不肯開口說話,讓父母相當著急。孩子不說話是大器晚成或語言發展遲緩?對於表達能力差的寶寶,爸媽又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作者: 陳萱蘋
玩是學齡前孩子的人生大事!從玩樂之中,孩子累積生活經驗,刺激大腦發展,其中「玩具」是孩子的最佳夥伴之一。透過分齡玩樂,從中發展與學習不同領域的能力。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玩具,並陪伴孩子一起玩,就是爸比媽咪的重責大任。然而,你知道你家的孩子玩對玩具了嗎?趕緊閱讀下文吧!
作者: 陳萱蘋
處罰是管教方式的一種,適當的處罰可以讓孩子瞭解行為的不恰當。專業的心理師提醒爸媽,千萬別讓對孩子的處罰變成是宣洩自己情緒的工具,處罰孩子前應該先想想為何孩子需要接到處罰?是否有其必要性?
作者: 許家寧
天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業上獲得滿意成就,為了讓寶貝贏在起跑點,總汲汲營營、著重認知方面的教導。但對學齡前孩子來說,數學、外語、注音符號,並非最重要的教育關鍵,若過度揠苗助長,反而可能造成小朋友日後對學習的恐懼與排斥。
作者: 柯佳妤
小寶貝長出第一顆乳牙了!乳牙萌牙階段為小寶寶口腔發展與飲食習慣建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現代人對口腔衛生的保健知識已逐步了解,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小朋友的口腔衛生保健。健康牙齒的維護,不但是為了外在的美觀,更要建立良好的清潔保養觀念,想擁有「一口好牙」,就要從小開始培養。
作者: 巫曉嵐
你聽說過「早療」嗎?寶貝的發展速度若明顯比正常生理發展來得慢,很可能有「遲緩」的傾向,透過專家評估後接受早療,有機會促進發展或減少落後,對慢飛天使是最好的幫助!
作者: 郁筱惠
妳家的寶貝,有含乳困難、舌筋短小、語意不清的狀況嗎?傳統長輩所認為的臭乳呆、大舌頭,正是您最在意的寶貝問題嗎?小兒舌繫帶過緊,是否需要進一步請求醫師治療呢?舌繫帶的手術安全嗎?本篇為您專業諮詢兒科醫師專家,一次解決寶貝的構音及含乳困擾!
作者: 陳怡均
語言溝通是親情交流十分重要的一環,到底孩子在出生後,何時開始會講話?家長該如何協助他增進語言能力?本文透過兩位專家聯手剖析幼兒語言發展歷程,提供實用技巧供父母做參考。
作者: 陳萱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6~8%,目前臺灣地區6歲以下的兒童約為一百萬人,可以推估發展遲緩兒童約有6~8萬名。從發現、評估、診斷到治療是一條長遠的路程,爸比媽咪無需求快,否則會讓彼此都有壓力,應該像是蓋房子一樣,將地基打好,慢慢開花結果!
作者: 亮亮醫師
缺乏鐵質,真的會影響寶寶的智力嗎?這樣的資訊令爸媽們擔心害怕!而看到焦慮的爸媽說想要養出樂觀開朗、聰明活潑的孩子……,不禁令人擔憂,本文就來細細剖析。
作者: 劉怡琳
面對孩子經常哭鬧、鬧彆扭的情況,父母應選擇妥協,還是堅持自己的管教立場?當孩子越哭越大聲,連帶影響父母的情緒高漲,有時難免出現言行失當的管教方式,然而,即便能安撫孩子的情緒,但孩子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獲得改善,類似狀況仍然不斷上演。對於孩子用哭鬧表達需求,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正確表達?
作者: 陳映潔
溝通是人類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所有學習的基礎技能。不擅溝通的孩子無法適時地表達感受,因而常使自己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另一方面,他們也難以透過適當的交流來了解他人的想法及需要,造成融入團體時的障礙。學齡前的孩子在溝通上,最容易出現哪些NG狀況,需要爸比媽咪的提醒與指導呢?有哪些先天或後天的因素,容易影響孩子發展溝通能力?爸比媽咪如何引導孩子成為「高EQ」的小小溝通高手呢?
作者: 敖庭綸
因台北市新科市長柯文哲的兒子有亞斯伯格症,以及承認本身疑似也有亞斯伯格症,使此種症狀再度受到社會大眾廣泛關注,到底亞斯伯格症是什麼?亞斯伯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容易遭遇哪些問題?家長又該如何陪同與協助亞斯伯格的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