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江桂香
「如果當初照常規約產婦一個月後才回診,後果一定不堪設想」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施景中醫師,分享近期透過中晚期子癇前症篩檢,醫療團隊及時介入、適當處置,成功保住母胎的實例。
作者: 游資芸
母愛偉大,創造生命奇蹟!雲林一位媽媽患子宮頸閉鎖不全合併羊膜膨出,但只要胎兒還有心跳,她就絕不放棄,奮力安胎至最後一刻,也要守護到女兒誕生!
作者: 游資芸
(2025.05.19更新)剛懷孕時,心裡總是充滿忐忑不安,想著:「寶寶是否安好待在我的肚子裡呢?」婦產科醫師解說胎兒在懷孕0至12週的成長情形,並透過超音波照片呈現,讓妳一窺寶寶在肚子裡的小小樣貌。
作者: 游資芸
(2025.05.16更新)「懷孕後期寶寶快出生,好想知道胎兒是否過大或過小?會不會不好生?」每個孕媽咪的心願,無非是希望平安順利產下小寶貝,本文除了用超音波圖解、更了解寶寶的狀況外,也會告訴妳如何預防早產,以及過了40週沒產兆何時需要催生,不可錯過。
作者: 游資芸
(2025.05.14更新)「真的要失去這個得之不易的小寶貝了嗎?」當爸媽得知寶寶有異常,馬上陷入天人交戰,想著要放棄胎兒,還是生下來?先不必絕望,胎兒也有接受治療的權力!在台灣,這4種疾病,胎兒治療成功率很高,快來了解!
作者: 游資芸
(2025.04.18更新)維生素對孕媽咪十分重要!澳洲研究更發現,維生素B3可降低流產和畸胎的機率,對孕媽咪和胎兒而言都是福音。然而,維生素B3如何補充?孕期哪些維生素不可或缺?吃維他命的正確觀念為何?蘇怡寧醫師詳細說明,不可不看。
作者: 王佳琦
葉酸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很重要,尤其對神經系統的發展更是有幫助,根據國民健康署108~112年的調查結果,20~49歲育齡女性中,約有10.29%的比例仍存在葉酸缺乏的情形,國民健康署特別提醒,計畫懷孕的女性應在備孕期間就開始注意葉酸的補充,才能有效確保胎兒健康成長。
作者: 林雁
孕期一人吃,兩人補。準媽媽們擔憂日常的飲食攝取不均衡,可能會導致胎兒過輕、過重。事實上,胎兒的體重已是一個結果,但日常飲食中媽媽仍有需要注意之處,以免演變為更嚴重的結果。專家為你詳解胎兒體重問題成因,教你怎麼用吃防止問題惡化!
作者: 林嬪嬙
很多爸爸都想問,孕期中想要享受性生活,可不可以呢?其實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不需禁慾,但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動作或姿勢應該避免呢?讓婦產科醫師告訴你,如何在初、中、後三階段安全享受親密時光。
作者: 林宜屏
在台灣每 11 個新生兒就有 1 個是早產兒,早產併發症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22 至 23 周早產兒合併計算的存活率不到 3 成, 22 周早產兒拉拉出生 500 公克、長30公分,住院10個月後順利出院。
作者: 李易良醫師
麻疹雖為高度傳染性疾病,但可通過疫苗接種與防護措施有效預防。對孕齡女性來說,提早接種疫苗不僅能保障自身健康,也能保護未來胎兒的安全與健康。對於已懷孕但未有麻疹抗體的媽媽們,建議盡量避免出入群眾較密集的環境,或是較高危險的流行疫區,保持勤洗手以及戴口罩。
作者: 江睿毓
我最近跟一個朋友喝了杯咖啡。她是一位母親,有一對青春期的雙胞胎兒子。她悲憤地抱怨孩子們是怎樣著迷於最新的科技壞蛋,這簡直讓他們變了一個人!
作者: 林宜屏
有鑑於生育率越來越低,台北市政府再出手人「生」大事!114 年起將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納入孕婦唐氏症篩檢補助;並增加補助醫療性凍卵之服務機構,加碼補助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療程費用,幫台北市民安心完成生育大事。
作者: Fan
足月生產,是每個孕媽咪所期盼的,但部分孕婦卻可能會面臨早產的風險,需要透過安胎才能避免胎兒早產。而安胎也不代表必須長期臥床,完全無法活動。建議孕媽咪保持適量運動,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早產徵兆,安胎媽咪也能平安生下寶貝!
作者: 湯佳珮
孕期咳嗽讓準媽媽既難受又擔心影響胎兒,但其實有安全且有效的解決方法!由婦產科與胸腔科醫師聯手解答,告訴妳咳嗽的原因、止咳藥能不能用,以及X光檢查是否安全,幫助妳安心面對孕期咳嗽問題。
作者: 李易良醫師
懷孕是一個奇妙且充滿挑戰的過程,母親的身體經歷許多變化以支持胎兒的發育,但這也讓孕婦在產前和產後面臨一系列潛在的風險。
作者: Fan
對多數孕媽咪來說,懷孕是個難忘的生命體驗,其中最神奇的感受,莫過於胎動!胎動,指的就是胎兒在媽媽子宮內的各種活動,它也是胎兒健康的重要指標,胎動正常,表示胎兒正在發育。
作者: 湯佳珮
懷孕為什麼要控制體重?孕期體重過重或過輕,除了會影響母胎的健康,對胎兒也會產生影響,該怎麼做才正確?一起來看看醫師怎麼說!
作者: editor
許多孕媽咪常常會感覺自己容易肚子餓,一人吃兩人補,這不僅與胎兒的成長有關,還與孕期新陳代謝的變化密不可分。隨著基礎代謝率的提升,孕媽咪在進食後不久便可能再次感到飢餓。然而,宵夜吃多了卻可能增加體重,甚至帶來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如何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兼顧健康呢?聽聽營養師怎麼建議!
作者: 湯佳珮
胎動是胎兒與媽咪之間的溝通訊息,看不到的,媽咪可以透過胎動的頻率感受寶寶怎麼了。如果胎動減少了,怎麼辦?又該如何測量胎動呢?
作者: 林宜屏
依據統計,台灣有近兩成孕媽咪們有貧血現象,孕期貧血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風險,影響胎兒未來發展與健康,掌握孕期營養補充4大關鍵,加上營養師叫媽咪們正確補鐵,一起把孕期大補鐵補好補滿!
作者: 許宜津
懷孕後會需要進行多樣檢查,以確保胎兒的健康,像是胎兒染色體檢查,而常聽到的檢查方式像是「羊膜穿刺」、「羊水基因晶片」等,不少孕媽咪聽得一頭霧水,到底什麼是羊膜穿刺?與羊水基因晶片又差在哪裡?
作者: 許宜津
懷孕初期及後期,會因荷爾蒙的變化、孕吐、胎兒成長擠壓到胃的空間等因素,影響媽咪攝取營養的狀況,本文特別邀請蔡曉蓉營養師分享媽咪懷孕沒胃口吃什麼呢?
作者: 游資芸
孕期很多問題想問,但產檢時間太匆匆,常來不及提問便結束!別擔心,孕媽咪害羞不敢問的、看診時忘了問的,我們幫妳問!
作者: 戴筠
摸著肚子裡的寶寶,妳是否也想知道他是怎麼長大的呢?這期我們請專家剖析寶寶在懷孕初期的生長狀態,並說明媽咪和寶寶可能遇到的問題。想知道懷孕初期如何護理身體、幫助寶寶發育?快來一探究竟!
作者: 編輯部
懷孕後最想知道的事,就是哪些東西不能吃,以及哪些東西可安全食用?中醫告訴妳,有一些食物和藥材千萬別嚐試,對母體和胎兒會造成傷害;有些藥材則能藥食兩用,讓妳吃對不出錯。
作者: 游資芸
「怎麼知道胎兒在肚子裡好不好?」是每個懷孕媽媽無時無刻都在關心的問題,因為看不到,因為希望他/她健康平安。想知道寶寶有沒有乖乖長大?臺安醫院婦產部主任林珮瑩和台兒診所院長張東曜,分別用產檢和胎檢的專業角度,告訴孕媽咪10大胎兒訊息,寶貝正在告訴妳「他/她很好」!
作者: 陳震宇 醫師
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率大約為 3%。在過去,若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結構異常,有些準爸媽會選擇終止妊娠,或提早出生後請小兒科醫師接手治療。然而,這樣的選擇可能會讓胎兒失去生命的機會,或增加早產兒的機率,不僅要解決原本的結構異常,更必須面對早產可能帶來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