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芃彧
日前澳洲一家環境倡導團體在嬰兒奶粉中發現,竟含有奈米級粒子,且形狀尖銳嚇人,似乎不適合放在嬰兒相關產品內,本文探討究竟這些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預防這些食安問題。
作者:黃彥鈞
(2020-11-23更新)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還不成熟的時候,哭鬧是表達需要與情緒的重要媒介,但爸媽應該觀察前因後果,了解孩子的需求,下一次才能懂孩子哭鬧的原因,或是避免孩子亂哭鬧喔!
作者:陳宜男
治療室來了一個疑似自閉症的孩子,已經超過3歲的他沒有任何的口語表達能力,僅能理解簡單的口語指令(例如再見、給、放等),情緒經常都處於高張的狀態,尤其是給予他的活動不如他意時會更加躁動。
作者:陳宜男
手部精細動作對於人類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或是休閒娛樂。您不妨可以試著想像,如果將雙手的指頭用繃帶包起來(像多啦A夢的手)過一天的生活,會有哪些事情不方便?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困擾?我想,光是早上起床後,掀開被子、打開廁所的門、脫褲子上廁所、刷牙洗臉等一天開始且最熟悉、簡單不過的活動,都會遭遇非常大的困難吧!
作者:陳宜男
寶寶在1歲之前,因尚未具備穩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大多以肢體動作或聲音來表達需求和想法,例如3個月時,寶寶能將頭轉向聲音來源處,並利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示開心(如揮手、踢腿等)。7~12個月時,寶寶對身體部位(如肢體、五官)的理解能力與聽理解能力逐漸提升,也喜歡模仿大人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寶寶逐漸可以配合大人的指令執行簡單動作,例如: 1. 以肢體動作來表示社交禮儀,如聽到「再見!」就會揮手再見等。 2. 以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的溝通,如用手指著想要的物品、揮揮手表示不要等。 3. 吃點心時,寶寶可以配合大人「嘴巴打開!」等指令將嘴巴打開。
作者:陳宜男
最近幾場嬰幼兒發展講座,幾乎每場都有家長在課後詢問我關於寶寶吃手指頭的問題。「寶寶喜歡吃手指頭怎麼辦?」「吃手指頭是壞習慣嗎?」「怎麼做才能戒掉寶寶吃手指頭的習慣呢?」
作者:陳宜男
每到餐廳用餐總是不難發現孩子與手機形影不離的畫面,猶如手機才是他們的親生父母一般,這也難怪有人會說現代有三種代理父母「祖父母、安親班和3C產品」,甚至有些孩子與3C產品之間的情感連結更勝過於親生父母呢!
作者:陳宜男
人類的生命從水中展開了序曲,而水在人們呱呱落地後繼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舉凡日常飲水、清潔身體、清理環境,甚至孕育萬物來促成人類生命的延續。除此之外,水中也是人們最喜愛的遊戲、運動環境之一,寶寶也不例外。
作者:黃彥鈞
媽媽身心好,全家大小才會好,請每天都關心媽媽,母親節更不可忽略喔。 多運動、作息正常、均衡飲食,有心事不要悶著,多關心陪伴身旁的人, 尤其是所愛的家人
作者:陳宜男
「我不要玩溜滑梯!我不要玩盪鞦韆!我都不要!好可怕!」 「其他小朋友都喜歡飛高高,怎麼我們家的寶貝卻不喜歡呢?」 「媽媽抱抱!媽媽牽牽!這個洞洞我跨不過去。」 上一期我們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分析寶寶「前庭功能失調」的相關問題。 這一期,我們將來分享如何培養寶寶的「前庭覺」。
作者:陳宜男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的觸覺系統就已經開始發展(約莫32週),也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之一,同時也是人體最廣泛也影響最大的系統,而觸覺最主要的感覺受器即是「皮膚」。
作者:陳宜男
(2020-11-26更新)帶給寶寶歡樂與愉悅,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習、培養人際關係和促進感覺統合發展。臨床上,職能治療師經常將遊戲融入治療課程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小朋友參與的動機,一方面也比較容易跟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