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靜靜老師說語言
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一直以來都是早療語言治療師最常接觸到的孩子群體,靜靜老師長期替這群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服務,可能是由父母帶過來做評估確認孩子的發展進程有無異常,或者是帶著大醫院的評估報告過來,希望能夠排到語言療育課程進行治療提升語言能力。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有些父母身高普通,但他們的孩子卻能在青春期後長到180公分以上?身高從生理角度來看,部分是基因所定,然而,還有另外 20% 的身高可以透過飲食、睡眠、運動等方式進行調整。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孩子在看似普通的父母中間,卻能脫穎而出,成為高大的巨人。因此,吃對食物、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及避免生長板過早閉合,成為了我們掌握機會的關鍵。
作者:許嬰寧
在關係的複雜世界中,愛的表達方式和接受方式往往是使人們感到迷惑的主題。我們總是努力付出,盡力將對方置於生活的核心,卻在最後發現似乎始終無法理解對方的需要和渴望。有時候,即使對方給予的愛充滿用心和真摯,我們卻難以感受到被愛的溫暖。無論是愛與被愛,都需要一種雙向的溝通和理解,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同時也更好地理解對方,從而締造更豐富、更充滿愛的關係。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樂觀開朗的 7 歲陳小妹妹,她的父母開始注意到她的身體出現異常的變化。僅僅7歲乳房卻開始發育,而且她的皮膚變得更油膩,聲音也變得比同齡的女孩更低。擔心這些異常的變化,她的父母決定請教醫生的意見。經過一系列的醫學檢查,醫生確診陳小妹妹正在經歷性早熟。她的性荷爾蒙水平比同年齡的女孩高,這導致她的身體提早進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和乳房發育也在加速中。這對於陳小妹妹來說是一個困擾,因為她感到自己不像其他同學一樣。醫生建議她接受治療,以減緩性早熟的進程,以及盡可能保護她的身體和情感健康。父母也接受了營養師的建議,調整了她的飲食,以確保她獲得足夠的營養,並避免食用高油脂和高糖食物。
作者:許嬰寧
一位媽媽憂心忡忡地跟我說:「我女兒昨晚對我大吼!她第一次回嘴大吼!」我認識這位媽媽和他女兒很久了,女兒品學兼優,功課從來不用擔心,自動自發,還很愛看書,會自己照顧自己洗澡洗碗乖乖準時上床睡覺,談不上非常活潑外向,但也不是那種會回嘴爭鬧不休的孩子,所以媽媽的憂心我可以理解,我也覺得有點詫異。
作者:甜甜圈職能治療師
天氣漸涼,馬上要入冬,腦中風多年來皆是名列全國 10 大死因之一。特別是寒流來襲,血壓容易受氣溫影響而變得不穩定。氣溫變化大會造成血管收縮過大,導致血壓飆升,飆起來引發中風,增加腦梗塞與出血的出現,出現健康警訊!
作者:OT 莉莉當媽媽
這兩年陸陸續續有推出一些討論孩子精細動作的文章,比如孩子什麼時候拿餐具,怎麼使用剪刀、孩子拿筆的發展里程等內容,都非常受歡迎,但隨之而來的是,很多爸媽看完文章後,就來私訊問莉莉老師說~「老師,你說不要給三四歲以下的小朋友拿筆寫字,可是,我小孩他兩歲就很會拿各種筆來畫了耶,我看他畫出來的線條也很飽滿啊,那我到底要不要把他的筆搶走啊,我也很擔心老師你說的小肌肉還沒發展好會用到錯誤的肌肉耶!」
作者:甜甜圈職能治療師
平時兒童早療衛教時,家長們會非常關心到底什麼時間可以開始訓練小朋友如廁能力呢?又該如何引導小朋友戒斷尿布呢? 該如何讓小朋友從依賴尿布到能夠獨立去尿尿,相信這段時間絕對是家長們十分頭痛的地方,讓我們深入了解該怎麼一起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吧!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近日進口蛋爭議延燒,好多縣市都宣布學校營養午餐禁止使用液蛋,大家平時很少會用到液蛋來做料理,通常是大型的烘焙、食品加工、團膳業者、餐廳等會去使用液蛋。
作者:許嬰寧
有沒有看過這些狀況? 在一個餐廳裡面,看見一個小朋友在餐桌上拿著餐具敲敲打打、食物上來了還把玩著食物。這時候 父母管不動的話,就會在他旁邊說:「你再不乖乖坐好、等下餐廳老闆會生氣,會來罵你喔!」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寶寶終於出生~迫不急待想要哺乳母乳,給寶寶們最好的營養,而產後哺乳必備的 6 大營養素,我推薦媽媽們,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DHA、維生素 D、鈣、益生菌、鐵、卵磷脂等營養素,母乳質量好,寶寶自然長得好!
作者:許育禎
幼兒的腦部發育是相當快速的,0~3 歲時是大腦突觸快速生長的階段,腦部的訊息就是靠突觸來傳遞的,在 3 歲前若是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給予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例如: 對話(聽覺)、觸摸或按摩(觸覺)、帶出門看世界(視覺),這些行為都可以幫助突觸的建立,有助於腦部的發育。
作者:OT 莉莉當媽媽
性的發展是小孩成長中自然且必經的過程。現在當家長很難,十種教養書有十種不同的教法。但我們該做的是把自己的心情安頓好,寧願自己是資訊提供者,也不要他去接觸到偏誤的訊息。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聞之色變的乳癌,是女性的健康殺手,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發生年齡的高峰為女性中老年(約45~65歲之間),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每年有逾萬名的女性罹患乳癌,令人膽寒。
作者:陳儀安
已經是青少年的達達緩緩地說出:「我國小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被大家笑,大家說我很笨所以要上資源班。漸漸的大家都不跟我玩,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我去上資源班就要被大家笑。我不討厭上資源班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因為這樣就討厭我。」
作者:葉俊亞 簡彣如
「每次問孩子什麼,他都隨便回答…」「像早上問他說要吃包子還是蛋餅,結果他說『好』」。有時孩子答非所問,或是沒有針對問題回答,可能是不理解問題、不知道怎麼回應,又或者只是純粹還未達該問句對應發展年齡。究竟孩子在各年齡階段的疑問句發展里程碑是怎麼樣的呢?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所有專家列表
專長
視覺專注力、職能治療
學經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職能治療師、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彰化縣身心障礙鑑定委員會委員
作者:陳宜男
寶寶在學齡前的階段最重要的事,除了遊戲和學習以外,不外乎就是生活自理技能的培養。許多研究顯示,及早培養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對於寶寶將帶來許多正向的效果,例如進入幼兒園後可以減少分離焦慮、在團體生活中容易建立自信心與具有責任感等,也能減少幼兒園老師的負擔。
作者:陳宜男
治療室來了一個疑似自閉症的孩子,已經超過3歲的他沒有任何的口語表達能力,僅能理解簡單的口語指令(例如再見、給、放等),情緒經常都處於高張的狀態,尤其是給予他的活動不如他意時會更加躁動。
作者:陳宜男
手部精細動作對於人類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或是休閒娛樂。您不妨可以試著想像,如果將雙手的指頭用繃帶包起來(像多啦A夢的手)過一天的生活,會有哪些事情不方便?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困擾?我想,光是早上起床後,掀開被子、打開廁所的門、脫褲子上廁所、刷牙洗臉等一天開始且最熟悉、簡單不過的活動,都會遭遇非常大的困難吧!
作者:陳宜男
寶寶在1歲之前,因尚未具備穩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大多以肢體動作或聲音來表達需求和想法,例如3個月時,寶寶能將頭轉向聲音來源處,並利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示開心(如揮手、踢腿等)。7~12個月時,寶寶對身體部位(如肢體、五官)的理解能力與聽理解能力逐漸提升,也喜歡模仿大人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寶寶逐漸可以配合大人的指令執行簡單動作,例如: 1. 以肢體動作來表示社交禮儀,如聽到「再見!」就會揮手再見等。 2. 以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的溝通,如用手指著想要的物品、揮揮手表示不要等。 3. 吃點心時,寶寶可以配合大人「嘴巴打開!」等指令將嘴巴打開。
作者:陳宜男
最近幾場嬰幼兒發展講座,幾乎每場都有家長在課後詢問我關於寶寶吃手指頭的問題。「寶寶喜歡吃手指頭怎麼辦?」「吃手指頭是壞習慣嗎?」「怎麼做才能戒掉寶寶吃手指頭的習慣呢?」
作者:陳宜男
每到餐廳用餐總是不難發現孩子與手機形影不離的畫面,猶如手機才是他們的親生父母一般,這也難怪有人會說現代有三種代理父母「祖父母、安親班和3C產品」,甚至有些孩子與3C產品之間的情感連結更勝過於親生父母呢!
作者:陳宜男
人類的生命從水中展開了序曲,而水在人們呱呱落地後繼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舉凡日常飲水、清潔身體、清理環境,甚至孕育萬物來促成人類生命的延續。除此之外,水中也是人們最喜愛的遊戲、運動環境之一,寶寶也不例外。
作者:陳宜男
「我不要玩溜滑梯!我不要玩盪鞦韆!我都不要!好可怕!」 「其他小朋友都喜歡飛高高,怎麼我們家的寶貝卻不喜歡呢?」 「媽媽抱抱!媽媽牽牽!這個洞洞我跨不過去。」 上一期我們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分析寶寶「前庭功能失調」的相關問題。 這一期,我們將來分享如何培養寶寶的「前庭覺」。
作者:陳宜男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的觸覺系統就已經開始發展(約莫32週),也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之一,同時也是人體最廣泛也影響最大的系統,而觸覺最主要的感覺受器即是「皮膚」。
作者:陳宜男
(2020-11-26更新)帶給寶寶歡樂與愉悅,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習、培養人際關係和促進感覺統合發展。臨床上,職能治療師經常將遊戲融入治療課程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小朋友參與的動機,一方面也比較容易跟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作者:陳宜男
根據研究統計,3至6歲的孩子中,有將近45%的孩子足部呈現扁平現象,不過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腿部活動量增加,使得足部肌肉群日漸茁壯,足弓便逐漸形成。然而,「扁平足」還是會伴隨著將進15%~20%的孩子至成年。扁平足對於孩子的影響可能包括:體能與運動表現較差、走路時足部不適或疼痛感,嚴重將可能影響到膝蓋、骨盆甚至是脊椎的健康。為了維持足部的健康,無論是否為扁平足的高危險群或已確診扁平足的小朋友,「足部運動」不容小覷,且刻不容緩!
作者:陳宜男
在我的兒時回憶裡,有幾件有趣的事深深烙印在我的腦還裡,其中之一就是「玩樂高積木」的美好回憶(其他還包括打棒球、抓蚱蜢等)。積木對於孩子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甚至連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您都難以招架。玩積木的好處多多,包括認知能力、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人際互動、想像力與創造力等,甚至也有研究指出透過積木為媒介可以誘發與促進口語能力。
作者:陳宜男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示,將近71%的兒童每週在學校以外的運動時間不足2個小時,甚至有將近50%不足1個小時,加上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告的標準,更發現3~5歲兒童過重的比率高達23.9%,兒童的運動習慣不佳可能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