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近日進口蛋爭議延燒,好多縣市都宣布學校營養午餐禁止使用液蛋,大家平時很少會用到液蛋來做料理,通常是大型的烘焙、食品加工、團膳業者、餐廳等會去使用液蛋。
作者:許嬰寧
有沒有看過這些狀況? 在一個餐廳裡面,看見一個小朋友在餐桌上拿著餐具敲敲打打、食物上來了還把玩著食物。這時候 父母管不動的話,就會在他旁邊說:「你再不乖乖坐好、等下餐廳老闆會生氣,會來罵你喔!」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寶寶終於出生~迫不急待想要哺乳母乳,給寶寶們最好的營養,而產後哺乳必備的 6 大營養素,我推薦媽媽們,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DHA、維生素 D、鈣、益生菌、鐵、卵磷脂等營養素,母乳質量好,寶寶自然長得好!
作者:許育禎
幼兒的腦部發育是相當快速的,0~3 歲時是大腦突觸快速生長的階段,腦部的訊息就是靠突觸來傳遞的,在 3 歲前若是可以多和寶寶互動、給予多元化的感官刺激,例如: 對話(聽覺)、觸摸或按摩(觸覺)、帶出門看世界(視覺),這些行為都可以幫助突觸的建立,有助於腦部的發育。
作者:OT 莉莉當媽媽
性的發展是小孩成長中自然且必經的過程。現在當家長很難,十種教養書有十種不同的教法。但我們該做的是把自己的心情安頓好,寧願自己是資訊提供者,也不要他去接觸到偏誤的訊息。
作者:夏子雯 貼近你生活的營養師
聞之色變的乳癌,是女性的健康殺手,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發生年齡的高峰為女性中老年(約45~65歲之間),近年來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每年有逾萬名的女性罹患乳癌,令人膽寒。
作者:陳儀安
已經是青少年的達達緩緩地說出:「我國小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間就被大家笑,大家說我很笨所以要上資源班。漸漸的大家都不跟我玩,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我去上資源班就要被大家笑。我不討厭上資源班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因為這樣就討厭我。」
作者:葉俊亞 簡彣如
「每次問孩子什麼,他都隨便回答…」「像早上問他說要吃包子還是蛋餅,結果他說『好』」。有時孩子答非所問,或是沒有針對問題回答,可能是不理解問題、不知道怎麼回應,又或者只是純粹還未達該問句對應發展年齡。究竟孩子在各年齡階段的疑問句發展里程碑是怎麼樣的呢?
作者:葉俊亞 簡彣如
「老師,我想教小孩疊積木,但他只喜歡拿著逛大街耶…」「小朋友玩積木每次都只會疊高再推倒,玩法很單一。」其實,玩積木的方式也會隨著年紀有所變化,所以看似單純在啃咬、蹂躪積木的寶寶,其實也是依循他們的發展階段在「遊戲」唷。
作者:葉俊亞 簡彣如
我家小孩是單名—硯,每次他寫名字都被以為他叫「石見」,還有明天的「明」寫成「日月」,你們家也有小朋友寫字比例很奇怪,忽大忽小的,比例抓不準的現象嗎?利用空間配置的概念連結字形,可以協助孩子把字的「比例」寫正確,避免字元之間忽大忽小或間距不一。
作者:葉俊亞 簡彣如
「家裡弟弟3歲,洗澡都說幾早,是構音異常嗎?」相信一定有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在幼兒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常聽到小朋友都把蛋糕講成蛋刀,姑姑說成嘟嘟,小孩很多音都講不清楚,好像其實也還蠻可愛的也就沒注意語言發展的進度,語言的學習其實是有個里程碑可評量的,家長不妨留意小孩的語言狀況,以便隨時矯正治療。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所有專家列表
專長
視覺專注力、職能治療
學經歷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職能治療師、彰化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彰化縣身心障礙鑑定委員會委員
作者:陳宜男
寶寶在學齡前的階段最重要的事,除了遊戲和學習以外,不外乎就是生活自理技能的培養。許多研究顯示,及早培養生活自理的獨立性對於寶寶將帶來許多正向的效果,例如進入幼兒園後可以減少分離焦慮、在團體生活中容易建立自信心與具有責任感等,也能減少幼兒園老師的負擔。
作者:陳宜男
治療室來了一個疑似自閉症的孩子,已經超過3歲的他沒有任何的口語表達能力,僅能理解簡單的口語指令(例如再見、給、放等),情緒經常都處於高張的狀態,尤其是給予他的活動不如他意時會更加躁動。
作者:陳宜男
手部精細動作對於人類而言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或是休閒娛樂。您不妨可以試著想像,如果將雙手的指頭用繃帶包起來(像多啦A夢的手)過一天的生活,會有哪些事情不方便?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困擾?我想,光是早上起床後,掀開被子、打開廁所的門、脫褲子上廁所、刷牙洗臉等一天開始且最熟悉、簡單不過的活動,都會遭遇非常大的困難吧!
作者:陳宜男
寶寶在1歲之前,因尚未具備穩定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大多以肢體動作或聲音來表達需求和想法,例如3個月時,寶寶能將頭轉向聲音來源處,並利用簡單的動作來表示開心(如揮手、踢腿等)。7~12個月時,寶寶對身體部位(如肢體、五官)的理解能力與聽理解能力逐漸提升,也喜歡模仿大人做出一些簡單的動作,寶寶逐漸可以配合大人的指令執行簡單動作,例如: 1. 以肢體動作來表示社交禮儀,如聽到「再見!」就會揮手再見等。 2. 以肢體動作進行簡單的溝通,如用手指著想要的物品、揮揮手表示不要等。 3. 吃點心時,寶寶可以配合大人「嘴巴打開!」等指令將嘴巴打開。
作者:陳宜男
最近幾場嬰幼兒發展講座,幾乎每場都有家長在課後詢問我關於寶寶吃手指頭的問題。「寶寶喜歡吃手指頭怎麼辦?」「吃手指頭是壞習慣嗎?」「怎麼做才能戒掉寶寶吃手指頭的習慣呢?」
作者:陳宜男
每到餐廳用餐總是不難發現孩子與手機形影不離的畫面,猶如手機才是他們的親生父母一般,這也難怪有人會說現代有三種代理父母「祖父母、安親班和3C產品」,甚至有些孩子與3C產品之間的情感連結更勝過於親生父母呢!
作者:陳宜男
人類的生命從水中展開了序曲,而水在人們呱呱落地後繼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舉凡日常飲水、清潔身體、清理環境,甚至孕育萬物來促成人類生命的延續。除此之外,水中也是人們最喜愛的遊戲、運動環境之一,寶寶也不例外。
作者:陳宜男
「我不要玩溜滑梯!我不要玩盪鞦韆!我都不要!好可怕!」 「其他小朋友都喜歡飛高高,怎麼我們家的寶貝卻不喜歡呢?」 「媽媽抱抱!媽媽牽牽!這個洞洞我跨不過去。」 上一期我們從感覺統合的角度分析寶寶「前庭功能失調」的相關問題。 這一期,我們將來分享如何培養寶寶的「前庭覺」。
作者:陳宜男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寶寶的觸覺系統就已經開始發展(約莫32週),也是最早發展的感覺系統之一,同時也是人體最廣泛也影響最大的系統,而觸覺最主要的感覺受器即是「皮膚」。
作者:陳宜男
(2020-11-26更新)帶給寶寶歡樂與愉悅,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習、培養人際關係和促進感覺統合發展。臨床上,職能治療師經常將遊戲融入治療課程之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小朋友參與的動機,一方面也比較容易跟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係。
作者:陳宜男
根據研究統計,3至6歲的孩子中,有將近45%的孩子足部呈現扁平現象,不過可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腿部活動量增加,使得足部肌肉群日漸茁壯,足弓便逐漸形成。然而,「扁平足」還是會伴隨著將進15%~20%的孩子至成年。扁平足對於孩子的影響可能包括:體能與運動表現較差、走路時足部不適或疼痛感,嚴重將可能影響到膝蓋、骨盆甚至是脊椎的健康。為了維持足部的健康,無論是否為扁平足的高危險群或已確診扁平足的小朋友,「足部運動」不容小覷,且刻不容緩!
作者:陳宜男
在我的兒時回憶裡,有幾件有趣的事深深烙印在我的腦還裡,其中之一就是「玩樂高積木」的美好回憶(其他還包括打棒球、抓蚱蜢等)。積木對於孩子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甚至連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您都難以招架。玩積木的好處多多,包括認知能力、專注力、手眼協調能力、人際互動、想像力與創造力等,甚至也有研究指出透過積木為媒介可以誘發與促進口語能力。
作者:陳宜男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示,將近71%的兒童每週在學校以外的運動時間不足2個小時,甚至有將近50%不足1個小時,加上行政院衛生署所公告的標準,更發現3~5歲兒童過重的比率高達23.9%,兒童的運動習慣不佳可能是導致兒童肥胖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