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賴韋圳
中醫師賴韋圳有一天在門診中遇到病患詢問:「小孩何時可以吃中藥?」其實比起時間點更重要的是不要亂買亂吃中藥,挑選合格認證的中醫師與診所,並依據病症服藥才是正確之道,聽聽醫師怎麼說。
作者:張瑜芹
對許多人來說,懷孕不但是自己、夫妻,甚至可能是整個家族都很在乎的大事。一旦懷孕,許多平時不在意的事情,都不禁擔憂了起來?或是本來不覺得是問題的事,卻在親朋好友的耳提面命之下越來越緊張?這篇文章,張醫師會簡介懷孕的初期常見的生理狀況,並且分類解釋懷孕初期最常見的問題!
作者:黑眼圈奶爸
許多父母會觀察孩子的粗動作或語言發展:會不會走路、會不會爬樓梯、會不會站、不用扶著就能夠坐、能夠講幾個字、什麼時候會說一整句話……等等。但是對於精細動作的觀察,較容易忽略。
作者:兒科醫師 Dr. 黃彥銘
日前有幸到新竹市的研田幼兒園演講。原先想講的是感冒,但在Q&A的時候卻發現,大部份的家長最糾結的是發燒。在兒科急診五六年了。當年馬偕兒急還沒全開的時候,全新竹縣市退不了燒的孩子幾乎全都擠來這裡,我想我還算有資格在這裡教大家幾招,在面對發燒,爸媽如何處置與辨別方法。
作者:張瑜芹
對有些人來說,月經總是跟許多煩惱一起報到。月經來前容易鬱鬱寡歡、暴躁易怒。月經來時,要忍受悶熱的衛生用品好幾天;睡覺、活動時也都要擔心經血滲出造。其中最令人困擾的,大概就是經痛了。根據統計,約有75%的女性,都有過經痛的經歷。
作者:Dr. E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台從上到下都貫徹戴口罩、勤洗手的防疫措施,使得往年都大流行的腸病毒、流感疫情大量減少,反而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大流行,但近期,「腸病毒」卻悄悄逆襲當中,而且大多兒童身上都無抗體,若真的捲土重來,後果恐怕...
作者:陳彥任
「彥醫師怎麼看沒有一分鐘就把我打發出去?」「如果拔麻有沒聽懂的地方,是我的責任。」彥醫師必須這樣認真回答。今天聽說有人這樣感覺時彥醫師嚇了一跳。首先想到的是過去一周流感開打所有醫護人員跟把拔馬麻都辛苦了,動不動就候診20幾個人,其實彥醫師坐在診間,也知道大家排隊的煎熬。
作者:張瑜芹
平均每4個女性中,就有1個有子宮肌瘤。這篇文章,張醫師帶妳了解子宮肌瘤!包括子宮肌瘤的症狀、成因、種類與診斷方式、治療方式、手術種類、惡性子宮肌瘤的可能症狀與處理方式,還有平時可以作的飲食保健!
作者:劉璦嘉
在跟家人互動的過程中,整體的「氣氛」跟「氣氛的營造」非常重要。 孩子們、特別是小小孩,有時候不一定百分之百能理解爸媽的考量跟要表達的內容。 但是在要求他們乖乖配合跟嘗試溝通的時候,"在一個好的氛圍下出發"其實決定了這次的結果是"平安喜樂",還是"硝煙四起"。 更重要的是,雖然有時候家長的怒吼跟小懲罰非常有用,但全家人的心情與整體的氣氛卻被破壞了。 爸媽們發完脾氣後也會非常的疲憊。 有鑑於此,快來一起看看還有哪些不費力就可以降服家中小魔獸們的好方法吧!
作者:黑眼圈奶爸
氣喘有很多不同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咳嗽、清喉嚨等。但是在大家的印象裡面,大多數只有:「喘」和呼吸發出「咻咻聲」,有一些比較細微的症狀卻會被忽略。其中奶爸Dr.的觀察「運動時候會咳嗽」和「笑得太厲害的時候會咳嗽」是最容易被父母忽略的。
作者:黑眼圈奶爸
有什麼措施可以從小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以及父母有什麼需要留意的地方,可以預防孩子被綁架呢?父母該如何教導孩子保護自己?戀童癖有什麼特徵?
作者:劉璦嘉
每年從九月開始,雖然台灣南部的氣溫仍高,日夜的溫差與孩子群聚後增加病毒交流、把病菌帶回家,生病感冒的機率也會逐漸上升。 同時,日益嚴重的霾害與空汙使空氣品質下降,讓敏感族群過敏甚至是氣喘發作的比率上升。 若再加上秋颱報到、外圍氣流導致降雨頻率增加,空氣中黴菌、塵螨、與小分子粉塵更會使過敏症狀急性發作。 這時候,如果不小心感染到病毒,症狀往往也會來的特別嚴重。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季節轉換時,特別容易影響孩子的感染併發症「哮吼」。
作者:兒科醫師 Dr. 黃彥銘
最近塵蟎簡直是個名人,上盡了各大媒體的版面。也因為這些話題,大家紛紛對於家裡有多少塵蟎產生疑問,有人說塵螨會造成過敏,有人說根本不會。那到底人是不是真的對塵蟎會過敏呢?讓黃醫師在這裡為您解答!
作者:Dr. E
一個 1 歲多的男童因為前一天滑倒撞到頭部後開始噁心嘔吐,到急診室後經過醫師診視安排頭部電腦斷層掃描,並沒有發現異常。因為持續嘔吐,考慮腸胃道疾病,安排了腹部 X 光,意外發現有 5 顆相連在一起的「白亮球形異物」在腸道中。
作者:祁孝鈞
首先,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告訴你如何讓孩子不買玩具,因為即使是身為大人的我們,也有很多時候會想買一些自己不是那麼需要而只是想要的東西,當然孩子也是一樣的,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很合情合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如何同理孩子,以及引導孩子選擇自己喜歡且適合自己的玩具。
作者:阿包醫生
天氣熱的時候,總想來杯清涼的飲料消暑一番,但市面上飲品這麼多,該怎麼幫孩子挑選健康飲料?分量又該如何拿捏呢?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跟大家說說怎麼給孩子喝飲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
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學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台北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國際兒童營養及傳染疾病諮詢中心專家、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純青嬰幼兒營養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衛生署及醫策會醫院評鑑委員
作者:黃碧桃
剖腹生產是救命手術,但因病人的要求及其他特殊的原因,使剖腹產有增加趨勢,如此不僅影響母親的健康,對所生子女的健康可能也有影響,包括對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肥胖、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病,甚至免疫缺乏症的罹病率,均可能增加。
作者:黃碧桃
乙醯胺酚(Paracetamol)是很常用的止痛、退燒及抗發炎藥物,以往認為在兒童、成人甚至懷孕的婦女,是安全的藥物。在胎兒期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動脈導管是血流循環必要的血管,出生後,動脈導管會在數天內自然閉合。而在早產兒或合併其他畸型或疾病時,動脈導管無法自然閉合,可用非類固醇發炎藥物或乙醯胺酚,促使動脈導管閉合,或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氣喘是兒童常患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呼吸困難及慢性咳嗽。其發生率逐年增加。病因是接觸過敏原及遺傳體質。有高達80%的孕婦,在懷孕時會發生胃食道返流,而制酸劑是有效且安全的常用治療藥物。有研究發現,制酸劑會引起胃中食物變性成過敏原而影響免疫反應,也有研究發現,懷孕老鼠使用制酸劑,可引致所生小老鼠的食物過敏。
作者:黃碧桃
約10~30%的嬰幼兒會有臍疝氣,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更是常見。雖然約80~90%的臍疝氣會自然痊癒,但如在三歲仍沒有自癒,則多會建議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是青少年肥胖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脂肪肝有關外,肥胖也會增加醫療花費。有損健康的飲食不良行為,遺傳基因及環境的因素,也是引起肥胖及齲齒的可能因素。
作者:黃碧桃
在開發中的國家,因為貧窮、環境及兒童本身體質等,造成發育不良。世界衛生組織設定全球在2025年,要減少40%兒童發育不良的目標。為改善兒童發育不良,需補充較多的食物及營養素。在嬰兒期,雞蛋可提供營養及加強免疫功能,但以往認為會增加蛋白質過敏的機會,故多建議在一歲後,才可給嬰兒食用全蛋。
作者:黃碧桃
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是治療兒童感染疾病常見的合併症,其原因是抗生素殺死腸道的非致病菌,而使致病菌過度繁殖,大腸內短鏈脂肪酸減少,或未代謝的碳水化合物引起溶質度過高。
作者:黃碧桃
心跳速率與呼吸、血壓及體溫,是人體的生命徵象。心跳速率也可預測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在兒童期,安靜時心跳可因血壓上升,血脂肪過高,肥胖、血糖過高及缺乏運動等因素而加快,男女童安靜時心跳速率不同,且隨年齡成長而漸緩。
作者:黃碧桃
假性腦瘤症候群是種少見但原因不明的腦高壓。其典型的症狀包括腦神經結構異常,但有腦壓升高的證據,症狀及眼底乳突水腫的現象。在兒童期,每年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0.5~0.9。
作者:黃碧桃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都鼓勵以母乳哺育嬰幼兒,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至少哺育12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母乳哺育超過24個月。幼兒乳齒患齲齒的機率是9%,常會引起牙痛,並影響兒童及其家長日常生活。但以母乳哺育與齲齒的關係,值得研究。
作者:黃碧桃
不論兒童或成人,便祕是很常見的腸道不適。雖然便祕常不是嚴重的疾病造成,但常合併腹痛,引起兒童及家長的擔心。在美國,2006年至2011年,兒童因便祕而至急診室就醫的人數增加了41.5%。約有25%的兒童,其便祕症狀會持續到20歲。以前認為便祕的可能原因包括基因遺傳、心理壓力、故意不願排便、纖維食物攝取不足、缺乏運動、較低的社經地位及缺乏排便習慣等。但每日的生活習慣是否會影響兒童便祕,是值得探討的。
作者:黃碧桃
胸痛是兒童期很常見的症狀,但很少是因嚴重心臟血管疾病引起的。因為胸痛仍可能是複雜的心臟血管異常所引起,有時會有性命相關或需長期的醫療照護,所以,在門診時,兒童因胸痛來求診,醫師也會做許多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及超音波心圖等,以探查胸痛的原因。
作者:黃碧桃
有些學者認為喝100%的純果汁的糖分,分解為果糖及葡萄糖,可能與喝其他含糖飲料一樣,對兒童的健康有害。2001年美國兒科學會曾建議1~6歲的兒童,每天喝果汁的總量上限為120~180C.C.,7歲以上的兒童則為240~360C.C.。但實際上,許多兒童每天喝的果汁量遠超過此建議量,是否會引起兒童肥胖,影響健康,值得探討。
作者:黃碧桃
在嬰兒期,缺鐵性貧血,是很常見而且會影響嬰兒發育及健康的嚴重問題。因為在嬰兒最初幾個月內快速成長時,如果飲食攝取的鐵不足,造成缺鐵性貧血,會引起神經發育失調,造成長期認知,運動功能及行為發育的不良,甚至事後補充鐵劑,也不能完全矯正失調的功能。所以,在周產期是什麼危險因素,造成嬰兒缺鐵性貧血,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