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光醫療網
秋天是一年中最容易出現「燥邪當令」的季節。中醫認為「肺主氣、主皮毛」,正是燥邪最先攻擊的目標。特別是熟齡女性,常見「氣陰兩虛」體質,秋燥來襲,常會出現以下困擾:咳不停、皮膚癢、便祕、氣色差!
作者:馬光醫療網
一口月餅下肚,不只是甜蜜,還可能藏著你沒注意到的「負擔」,作為象徵節慶的重要點心,精緻小巧的月餅,其實是可怕的熱量陷阱,像是一顆蛋黃酥約含450-500大卡,等同1.5碗飯熱量!稍不留意便會熱量超標,還會引起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影響血糖與膽固醇水平。
作者:張瑜芹
很多女性對卵巢癌不太了解,卻不知道它可能默默威脅健康。卵巢癌初期症狀不太明顯,常常被當成一般腸胃問題,等發現時通常已經到了晚期。了解卵巢癌的早期警訊、高風險因素和檢查方式,對提高存活機會非常重要。
作者:阿包醫生
寶包活潑好動,跌倒、撞傷在所難免。雖然孩子的骨骼比成人有彈性,但骨折仍相當常見,阿包醫生不時都會碰到一些骨折個案喔!孩子骨折應盡早介入,若處理不當,不僅延誤治療,還可能影響骨骼發育與日常生活。
作者:張瑜芹
很多女性朋友都會來跟我說,自己有長期的下腹痛或骨盆腔疼痛問題,但經過各種檢查都找不到明確原因,因為害怕被認為是「心理作用」或「無病呻吟」而感到挫折和無助。
作者:馬光醫療網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潮時,除了腹痛,還會出現頭痛、情緒起伏、腰痠背痛等不適。王俞寧醫師與shri yoga 江沛心老師聯手,設計出三個簡單又溫柔的經痛舒緩法,讓每位女性在月經期間依然可以好好寵愛自己。
作者:陳韵臻醫師
眼睛是我們通往世界的重要窗口,而黃斑部則是掌管精細視力的關鍵部位。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會面臨「黃斑部病變」的威脅,這不僅影響閱讀、辨識人臉,更可能逐步剝奪清晰的中央視力。根據研究,全球至2040年恐將有約4億人受到此疾病影響。了解黃斑部病變的種類、症狀、成因及最新治療方式,並從日常生活養成護眼習慣,是守護視力、延緩病程惡化的第一步。
作者:馬光醫療網
你是INTJ還是ENTP呢?還是辯論家或者守護者呢?這是網路很流行的性格分類MBTI,是一種人格屬性分類的心理測驗,正巧中醫也有五行人格的屬性,讓我們來看看會有怎樣的火花吧!
作者:陳菁兒醫師
「醫師你說喝含糖飲料兩個小時不能長高......」 「那改喝乳酸飲料可以嗎?」爸爸問 No No No ~ 菁兒醫師特別提醒大家 很多家長以為「這些比較健康」,但其實糖量爆表!
作者:阿包醫生
雞蛋是家家戶戶餐桌上最常見的食材之一,但你知道嗎?一顆小小的蛋,若保存或處理不當,也可能藏著健康危機。前陣子就有新聞報導,一名女童因接觸生雞蛋後未洗手,竟感染沙門氏菌高燒不退,讓許多爸媽聞之色變。到底雞蛋該怎麼挑、怎麼洗、怎麼煮,才能吃得安心?今天就帶大家一起把「雞蛋安全守則」好好學起來!
作者:馬光醫療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做為秋天第三個節氣,白露節令開始後時序正式進入涼秋,夜涼水氣到早晨就會凝結成白色的露珠,掛在樹葉和葉尖上,可見晶透露珠,秋天屬於五行中的金,金的代表顏色即白色,將秋天早晨裡隨處可見露水的現象取名為「白露」即為這個節令的命名由來。
作者:馬光醫療網
隨著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產品,眼睛健康問題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其中,乾眼症已成為最常見的眼部疾病之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視力受損。
作者:陳長聖醫師
近十年來,大量的研究,暗示3C螢幕的長期使用,會造成大腦功能變化。在先前大規模的美國研究,已經說明兒童長期大量使用螢幕觀影或使用社群,增加憂鬱、注意力失調、暴力行為之風險。
作者:馬光醫療網
處暑,意指「暑氣至此而止」,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落在每年 8 月 23 日前後。此時炎夏的酷熱逐漸退去,氣溫漸降,早晚微涼,標誌著由盛夏向初秋過渡的時節。白天仍有餘熱,日夜溫差漸大,濕熱與初秋涼氣交替,極易使人體出現調節不及的反應。
作者:馬光醫療網
痛經(經痛)是每個女性最煩惱的事情,月經來了痛、月經遲遲未到又很焦慮,讓中醫師一起來幫你股好每月好朋友,讓妳月月順暢生活更順遂。
作者:陳長聖醫師
失眠是什麼?失眠是一整天的身心議題,晚上睡不好,白天無精打采、工作學習難以專注、甚至可能情緒比較容易被「挑起來」,影響人際關係。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19年調查發現,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
作者:馬光醫療網
隨著一年四季的推移,在大暑過後,便來到「立秋」節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一般來說落在國曆8月7~9日,今年(民國114年)的立秋在8月7日下午1時51分。
作者:長庚兒科教授 徐任甫
母乳,是給寶寶最天然的營養起點,更是媽媽給孩子最深的連結與守護。支持母乳哺育,需要理解與陪伴,更仰賴家庭與社會共同參與。響應世界哺乳週,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邀請各界攜手合作,讓哺乳的價值深入每個角落。
作者:馬光醫療網
台灣是名符其實的水果王國,一到炎炎夏日,水果種類百花齊放。西瓜的清涼退火、芒果的芳香濃郁、鳳梨的酸甜開胃,更不要說還有誘人的荔枝、龍眼、香瓜...等許多令人食指大動的夏季水果。
作者:張瑜芹
乳癌是現代女性面臨的重要健康問題,當診斷出乳癌時,很多人都會擔心一個問題:「乳癌第幾期要切除?」其實,乳癌的治療方式會隨著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分期是治療計畫的關鍵指標之一。
作者:張瑜芹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妳們是否曾經被身邊朋友推薦使用月亮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個看似環保又經濟的生理用品,其實並不是萬能解方喔!今天瑜芹醫師要來告訴大家,哪4種人最適合使用月亮杯,以及使用前必須知道的重要事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專長
兒科、兒童心臟科、新生兒科、兒童重症、心臟超音波及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治療先天性心臟病
學經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國防醫學院教授、台北及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部主任、中華民國全國醫師聯合會理事、國際兒童營養及傳染疾病諮詢中心專家、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理事長、純青嬰幼兒營養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財團法人心臟醫學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衛生署及醫策會醫院評鑑委員
作者:黃碧桃
剖腹生產是救命手術,但因病人的要求及其他特殊的原因,使剖腹產有增加趨勢,如此不僅影響母親的健康,對所生子女的健康可能也有影響,包括對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氣喘、肥胖、結締組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性腸病,甚至免疫缺乏症的罹病率,均可能增加。
作者:黃碧桃
乙醯胺酚(Paracetamol)是很常用的止痛、退燒及抗發炎藥物,以往認為在兒童、成人甚至懷孕的婦女,是安全的藥物。在胎兒期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動脈導管是血流循環必要的血管,出生後,動脈導管會在數天內自然閉合。而在早產兒或合併其他畸型或疾病時,動脈導管無法自然閉合,可用非類固醇發炎藥物或乙醯胺酚,促使動脈導管閉合,或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氣喘是兒童常患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呼吸困難及慢性咳嗽。其發生率逐年增加。病因是接觸過敏原及遺傳體質。有高達80%的孕婦,在懷孕時會發生胃食道返流,而制酸劑是有效且安全的常用治療藥物。有研究發現,制酸劑會引起胃中食物變性成過敏原而影響免疫反應,也有研究發現,懷孕老鼠使用制酸劑,可引致所生小老鼠的食物過敏。
作者:黃碧桃
約10~30%的嬰幼兒會有臍疝氣,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更是常見。雖然約80~90%的臍疝氣會自然痊癒,但如在三歲仍沒有自癒,則多會建議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黃碧桃
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是青少年肥胖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及脂肪肝有關外,肥胖也會增加醫療花費。有損健康的飲食不良行為,遺傳基因及環境的因素,也是引起肥胖及齲齒的可能因素。
作者:黃碧桃
在開發中的國家,因為貧窮、環境及兒童本身體質等,造成發育不良。世界衛生組織設定全球在2025年,要減少40%兒童發育不良的目標。為改善兒童發育不良,需補充較多的食物及營養素。在嬰兒期,雞蛋可提供營養及加強免疫功能,但以往認為會增加蛋白質過敏的機會,故多建議在一歲後,才可給嬰兒食用全蛋。
作者:黃碧桃
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是治療兒童感染疾病常見的合併症,其原因是抗生素殺死腸道的非致病菌,而使致病菌過度繁殖,大腸內短鏈脂肪酸減少,或未代謝的碳水化合物引起溶質度過高。
作者:黃碧桃
心跳速率與呼吸、血壓及體溫,是人體的生命徵象。心跳速率也可預測心臟血管疾病及死亡。在兒童期,安靜時心跳可因血壓上升,血脂肪過高,肥胖、血糖過高及缺乏運動等因素而加快,男女童安靜時心跳速率不同,且隨年齡成長而漸緩。
作者:黃碧桃
假性腦瘤症候群是種少見但原因不明的腦高壓。其典型的症狀包括腦神經結構異常,但有腦壓升高的證據,症狀及眼底乳突水腫的現象。在兒童期,每年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0.5~0.9。
作者:黃碧桃
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營養來源,政府機構及民間團體都鼓勵以母乳哺育嬰幼兒,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至少哺育12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母乳哺育超過24個月。幼兒乳齒患齲齒的機率是9%,常會引起牙痛,並影響兒童及其家長日常生活。但以母乳哺育與齲齒的關係,值得研究。
作者:黃碧桃
不論兒童或成人,便祕是很常見的腸道不適。雖然便祕常不是嚴重的疾病造成,但常合併腹痛,引起兒童及家長的擔心。在美國,2006年至2011年,兒童因便祕而至急診室就醫的人數增加了41.5%。約有25%的兒童,其便祕症狀會持續到20歲。以前認為便祕的可能原因包括基因遺傳、心理壓力、故意不願排便、纖維食物攝取不足、缺乏運動、較低的社經地位及缺乏排便習慣等。但每日的生活習慣是否會影響兒童便祕,是值得探討的。
作者:黃碧桃
胸痛是兒童期很常見的症狀,但很少是因嚴重心臟血管疾病引起的。因為胸痛仍可能是複雜的心臟血管異常所引起,有時會有性命相關或需長期的醫療照護,所以,在門診時,兒童因胸痛來求診,醫師也會做許多檢查,包括心電圖,胸部X光及超音波心圖等,以探查胸痛的原因。
作者:黃碧桃
有些學者認為喝100%的純果汁的糖分,分解為果糖及葡萄糖,可能與喝其他含糖飲料一樣,對兒童的健康有害。2001年美國兒科學會曾建議1~6歲的兒童,每天喝果汁的總量上限為120~180C.C.,7歲以上的兒童則為240~360C.C.。但實際上,許多兒童每天喝的果汁量遠超過此建議量,是否會引起兒童肥胖,影響健康,值得探討。
作者:黃碧桃
在嬰兒期,缺鐵性貧血,是很常見而且會影響嬰兒發育及健康的嚴重問題。因為在嬰兒最初幾個月內快速成長時,如果飲食攝取的鐵不足,造成缺鐵性貧血,會引起神經發育失調,造成長期認知,運動功能及行為發育的不良,甚至事後補充鐵劑,也不能完全矯正失調的功能。所以,在周產期是什麼危險因素,造成嬰兒缺鐵性貧血,值得探討。